2月14日,滴滴快的宣布合并,自此各种行业垄断、打车券是否会被取消等声音随之而起,从打车整个大环境中看,仍在成长的市场空间决定了补贴模式的持续性,但打车软件的终极目标是更高质的打车体验。
扬手招车到低头叫车
如果我们把出租车用户群体拆解开,不难发现,传统的“扬手招车”习惯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改变。
一类是有钱一族,叫车只用考虑方便从来不用考虑价格,但这其中又多半是拥有私家车一族,所以出行也是打车与开车并重。在只考虑方便、不考虑价格的情形下,扬手招车确实要比低头叫车来的方便快捷,除非遇到某某偏僻、又实在叫不到车的地段,再或者是补贴战打得太厉害、不用打车软件就叫不到车的时段,但这两种情形也都不常见。
再一类是赶时间一族,上班要迟到、出行赶车、身在他乡不认识路等等我们将都可以将其划在“赶时间”一列,这种特殊情况下,还在计较打车是否有补贴的估计或许大有人在,只是有没有补贴,大家都得打车,而从便捷上讲,是扬手招车还是低头叫车,看的还是出租车在某地段上的出现频率吧。更何况,特殊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态度是大不同以往的:这大概是把钱花在刀刃上的传统美德。
好在“赶时间”一族中仍有大部分人是有时间考虑“用更优惠的打车方式”的,而这也就是打车软件们的成长空间。
高速成长的市场空间、仍待培养的用户习惯:补贴将继续
“扬手招车到低头叫车”告诉我们,打车的用户习惯已经在悄悄转移,不过在扬手与低头之间存在的不确定“便捷”因素:出租车分分钟扬手即停的出繁华地段、还是低头更能节省时间的偏僻地带,便捷的不确定因素、加上打车用户群体们对便捷的看重更多于“补贴”,我们能得到的是用户习惯仍待培养。
而对于运营者来说,能选择的吸引用户们的最直接的手段还是补贴。
打车软件的未来:合并之后需要对抗的是整个打车市场
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是,滴滴与快的已经合并,为了用户习惯的培养与加固,在未来几年里仍少不了补贴策略。
司机对打车软件的态度是除了接受还是接受。打车软件将司机的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强,从过去的“拉到人发现地段不合适再拒绝载客”直接上升到“一览众山小”的俯视状态,看遍周遭的打车情形、再选择是否拒载,从司机层面上讲,打车软件有百利而无一害,虽然司机并不是最直接的消费群体,也总会多少反向影响用户消费习惯。
用户对打车软件的态度则取决于打车产品的便捷度与补贴力度,当补贴达到“免费”,不经常打车的用户也会变成打车一族,这是不置可否的,但打车软件的市场毕竟不只是为了用户服务,而是在为用户服务背后的那块盈利市场。所以,归根结底,打车软件的未来还是用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来与传统打车抗衡。
在便捷上,用户可以看到周围出租车数量的功能已经为软件加分、为用户习惯的培养增色,而未来打车软件对用户的进一步拉拢除了“更为便捷”之外,还存在一大待挖掘的市场,即打车的生态环境。
打车体制对司机们的“坑害”,是滴滴、快的们需要努力降低的生态层面,而“更低的打车费用与更高质的打车体验”也将是滴滴与快的们合并后值得探索的生态场景。
未来的打车市场,补贴只是暂时手段,高质打车生态环境才是终极目标。
作者:A5安然(qq/微信号:2391360109)来源:A5站长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