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庆长假回来,中国大城市很多未来的丈母娘惊喜的发现他们找到了最佳的择婿平台:滴滴出行!很显然这是一个段子,但对于这两年把网约车平台作为重要出行方式的上亿国人来说,面对这个段子却怎么也笑不起来。
这则段子流传的背景是这样的:日前,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地同步发布了出租车行业改革以及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其中,北京和上海对网约车驾驶员的户籍提出了要求,非本地户籍驾驶员不得从事网约车运营。
随后,杭州、重庆等二线城市纷纷跟风,各自出台了相关的意见稿。比如重庆市拟规定网约车车辆须拥有本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机动车行驶证,且机动车行驶证登记的车辆所有人地址所属区域与拟从事经营服务的区域一致。网约车驾驶员须取得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
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此前不久,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从国家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从交通部的政策认可到地方政策的严苛限制,仅仅过去了两个月,不免让人一声叹息。
关于这几个城市的意见稿,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支持的人认为网约车破坏行业规则并且加剧城市交通拥堵,是该管管了,反对者认为网约车促进了几百万人的就业和几亿人的出行,为什么就不能大大方方的发展呢?
这几天有不少媒体朋友和行业人士也和我探讨此事,在我看来短短几年网约车的出现改变了几亿国人的出行方式,而且中国网约车合法本身就是一项举世瞩目的壮举,我呼吁管理部门放开那只看不见的手,让老百姓用脚投票、让市场来检验网约车的模式是否可行。当然,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的事物,这个过程中必然发生利益的转移和重新分配,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找到最大公约数,这也考验我们的监管者管理智慧和管理机制的升级效率。
同时关于网约车的其他几个热点话题,我有如下看法:
网约车到底加剧还是缓解城市拥堵?
北京、上海等城市治堵多年无力后,终于找到了最新的背锅侠:网约车平台! 现在有专家认为北京的堵车周期和网约车发展的周期吻合,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网约车的出现加剧了北京的交通拥堵”。
让人诧异的是这个经不起任何推敲的论点竟然被很多媒体报道,我们都知道北京交通拥堵的时候,不仅仅网约车发力了,与此同时同时北京的地铁也涨价了,那我们是否可以得出“北京地铁涨价是城市交通拥堵的元凶”这个观点?同样,这两年北京的天更蓝天了,我们是否就可以得出“北京PM2 .5减少了,很多人上路,所以交通就堵了”的结论。很显然,这些观点都经不起任何的推敲,其实造成中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核心原因是:中国富强了,更多的老百姓有钱买车了!
所以,在笔者看来,网约车的出现更多的是缓解了交通拥堵,而非加剧。这个非常好理解,一个网约车司机用一台车就可以每天完成10个左右乘客的不同出行需求,而假如这10个乘客开车,上路的就是10辆车。所以网约车到底缓解拥堵还是增加拥堵,用脚趾头都能算出来。以我为例,有了滴滴、神州、易到以后,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开车,像我所在的小区,因为很多人使用滴滴等上班出行,现在白天有很多车都停在小区,不给首都添堵。一旦这次新规真落地了,光我们小区就有无数的私家车主因为坐不起专车,重新自己开车上路给首都添堵了。
新事物威胁到旧的利益就要一棍子打死?
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社会有个词汇,提及频率非常高--改革!每一个有识之士都明白,只有深化改革,中国才有未来,同时我们也都明白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触犯到旧有的利益,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所以改革之路一直困境重重,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秉着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荐改革,为了未来的发展和国际化竞争打下良好基础,而不是陷在自我陶醉的死循环中。
滴滴也好,神州也好,易到也罢,都是这几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经济下出现的创新模式落地,极大的方便了中国百姓的出行生活,并且也直接的带来了几百万的就业机会。当然,不可否认,这些平台都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
对于这些存在不足的新事物,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呢?李克强总理此前明确表示一个新事物诞生的时候,我们确实不能‘上来就管死了,而要先‘看一看’。这既是给它一个成长的机会,也是为了暴露监管漏洞,让随后出台的监管政策更加公平有效。李克强同时表示新业态和传统业态有时会遇到一些矛盾,我们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既要保护新生事物应有的发展,也要推动其自身的修缮过程。所以,对于滴滴这种平台来说,我们社会各界应该做的事情是鼓励它发挥有益的价值,督促它避免不必要的运营机制缺失,并且和传统出行模式找到最大公约数,而不是一棍子打死。
共享经济格局来之不易 呼吁市场机制回归
这几年在中国社会各界力量和企业的努力下,中国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尤其在共享经济的应用层面,很多产品实际上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新的标杆。中国目前如火如荼的共享经济发展格局来自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发展果实,就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放弃过去计划经济的管理思路,让企业大胆创新,锐意改革,不断改进产品,来满足更广阔消费者的需求。
这几年中国经济增速疲软,遇到了一定的下行压力,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积极的鼓励创新模式的出现,来为中国经济的升级提供助力。前几天我了解到,仅仅一个房子共享领域的蚂蚁短租,每年就解决了几十万旅游在外的人住宿问题,几十万人背后带来的是几十万的消费能力增长。还有这几天风靡北京的摩拜单车,一个简单的自行车共享平台,就很大程度解决了城市运输最后一公里的顽疾.....
中国共享经济需要进一步开放,真正发挥市场作用。不仅仅是出行领域,这几年关于房子、餐饮等领域都出现了多种模式的共享经济落地案例,这些好不容易行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氛围,我们呼吁有关部门放开那只看不见的手,让市场来检验其模式是否能行。
PS:本文作者丁道师,关于本文所述观点,欢迎来信探讨,微信:dingdaoshi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