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金融新生态,中国银联发力移动支付

来源:A5专栏 时间:2018-06-02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xiangling0815)

6月2日,在20万家线下商户门店、百大线上TOP电商使用中国银联,均可享受62折优惠回馈,更有银行百倍积分礼遇同享

较之去年,今年的中国银联集合了超两倍的商家参与,中国银联强势布局移动支付,银行、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的入口统一整合到云闪付APP中。华润万家、屈臣氏、京东、唯品会、大润发、美团等线上线下联动参与,展现着B端合力的人心盛况,而中国银联已经拓展到线下十大高频场景中,有国家信用背书的云闪付入局,会给移动支付带来什么样的格局变化?用户会买单吗?

令人费解的“三国杀”

2017年12月,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等产业各方共同发布了“云闪付”APP,上线仅仅半年时间,云闪付的触角已经遍及“菜场”、“公交地铁”、“餐饮”、“超市便利”、“公共缴费”、“自助售货”、“校园”、“食堂”、“医疗健康”、“交通罚款”等十大高频场景。

以前的清算工作是由银联、Visa等清算组织完成。由清算组织搭建的平台一边连接着发卡行和持卡人,另一边连接着商户和收单机构,这样基本上支付入口是在清算机构这里,这种模式适用的是以POS机为代表的卡时代。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金创新模式使得卡支付转化为移动支付,二维码便捷模式盛行,第三方机构成了支付入口,这样就绕过了清算组织,第三方支付机构直接掌握着用户数据信息,支付方式便捷的同时也衍生了诸多的金融风险与监管缺口。因此,2017年是金融业的清算大年,国家大力推动“断直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微信和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成了重点整顿对象。根据资料显示,大致的整顿方案如下:

很显然,银联成了链接用户与第三方支付的必过通道,这种方案从行业上来看,确实为央行的监管提供了方便,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现在的问题是,银联与商业银行联手扮演第三方支付的角色抢占“支付入口”高地,业内不少人觉得云闪付的这一行径给行业带来的是“三国杀”,而一个清算组织做第三方支付的事并且对其现有业务没有太大好处,这样的打法总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响铃认为,“三国杀”的局面只是暂时的,云闪付不单是想分杯羹这么简单,要做的是建立一个全新的生态。

基因相关,“统一入口”的两大必要性

在国内,移动支付领域目前而言确实是“双寡头”局面,但放眼全球,这或许是由于国外信用卡支付系统的完善,中国的移动支付是领先世界的,而银联又有海外移动POS机支付的广阔市场,云闪付已经在境外名声鹊起,也是中国对外的一张新名片。

因此,云闪付欲在国内市场统一支付入口,并非完全没有根基。

2017年,银联集团利润激增,主要原因是“断直连”的监管背景。当时网联还在建设,其他清算机构陆续停摆,所以清算的重担自然而然落到银联的身上,而这种状况带来的资产规模、净利润双增状况其实是难以持久的,银联需要一个内生性、稳健可持续的增长机制,因此,也在寻找新的突破口。

2018年,银联确定了三大转型:市场化转型、向科技公司转型和向数据公司转型。而在国内,反观银联的资源背景,除了转接清算业务,银联在云计算基础设施、大数据挖掘、金融风险防控方面也有多年的经验,而银联最大的能力在于线下的互通互联,譬如POS的市场占领以及银行取款机的银联标识,都是银联在扮演着金融的润滑带角色。因此,“统一入口”能给银联集团带来新的机会,同时也是国家安全及行业的整体需要。体现在两点。

第一、国家对金融市场的整顿背景,要求云闪付需要担当起更大的行业责任。 因为互联网的风控体系较为薄弱,P2P事件就是很好的证明。而在支付领域,从2011年4月签发的首批第三方支付拍照算起,6年多的时间里央行共计发放了271张支付牌照。但事实上,支付入口端口太多,行业内的支付机构很多存在着占用、挪用、借用客户备付金等诸多行为乱相,因此,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在着力进行整顿,支付交易也波及到了国家的金融安全。

第二、由于商业银行体量庞大以及体制问题,互联网步伐放缓,给到了互金行业绝佳的发展机会,先发优势拱手让给了像蚂蚁金服这样的互金企业。传统金融银行业的信息优势被互金企业占据,用户信用信息零散地分布在各大金融科技公司中,无法形成完整的信用图谱,而单个的银行是无力对抗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抱团形成合力或还能拼一把,改变行业格局。

但是,这种信息数据网络的搭建,需要一个强互通互联能力且不冲突到现有利益体的机构才能完成,银联的基因就决定了云闪付是最佳的打手。所以,基于各方利益权衡,云闪付决定入局移动支付,携带的是国家安全战略以及行业使命。

谈谈云闪付强攻“移动支付”的影

移动支付为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工具,本身是属于微利或者微亏状况,想通过支付入口赚钱,这是一件不大现实的事情,但是,巨额的流量通道却给后续地经营提供了无限的商业想象空间。云闪付撒钱强攻移动支付,而成败的关键,则在于用户的态度。因此,此番全面布局十大高频场景,覆盖用户生活圈,或可增强用户黏性,会给行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 、赋能产业各方重塑新生态

我们发现,云闪付APP的功能架构设计并没有太多功利性的金融模式,更多是集中在卡片管理、便民服务以及优惠活动等方面,这和云闪付APP发布会上宣称的要坚持“不发卡”、“不收单”、“不与银行争利”、“保障数据安全”的四大原则一脉相承。

用维持现有的金融格局的承诺换取商业银行全力支持的策略,切断了云闪付做金融具体业务的想象空间,但却为云闪付的整合成功创造了条件。对云闪付而言,做“标识、接口标准和用户体验”统一的支付入口,其扮演的实际上是以一个独立的身份在重新整合与洗牌行业格局的角色,就像是一个移动支付的管家,最大的价值在于赋能,将消费者、商家、金融机构等各方连接起来。

对银行来说,如果“一统江湖”的局面形成,云闪付将是主要的金融流量分发平台,大家属于同一阵营,比照现在的行业弱势局面会有所改观,银行业自是欢喜。

对商家来说,云闪付集中展示的优惠信息,为其营销反而多了一个渠道;比之于依赖于两大支付寡头及各大银行,支付体验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总体而言,反而是一件好事。

而整合产业资源,被赋能产业各方最后又将形成新的生态体系。对于B端而言,似乎是一个令人满意的闭环。

2 、便捷社会的构建

但决定江湖地位的往往是C端的力量,这也是云闪付进军移动支付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赌码之一是支付体验,银联有一项技术叫NFC,即“近场支付”。有行业人士是这么评价这一技术:“近场支付的用户体验非常不一样,交互速度快,安全系数高,银联的技术采取的方式不是去存储用户大量的信息,用户的资金安全、信息安全比较有保障。”因此,银联的支付技术水平并不亚于腾讯和阿里。

那么,影响C端接纳的第二个因素则是“便捷度”。不得不提到年初的红包大战,当时的云闪付推出不久,用的是红包策略吸纳用户,因此,给行业内留下了“撸羊毛”的感觉,即撸完就走,根本的问题则在于使用场景的有限性方面。而几个月的时间,云闪付的推广就波及到公交地铁等十个场景,譬如,以交通出行场景为例,广州、杭州、宁波、天津等多地地铁均可用银联手机闪付直接进出站,“多码融合、多卡合一”带来的是便捷城市的体验,拉拢的是刚性需求人群。所以,这又能为攻占“移动支付”堡垒提供实用的武器,或许能引发平台搭建的“网络效应”。

正统金融血统进驻移动支付界,并不是一件坏事。只是,云闪付要改变用户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吸引C端用户规模达到平台生态圈维持的“临界数量”需要多少是值得考究的事情。62节的活动的补贴力度,或许能改变一批用户的行为,而十大刚需场景的布局展现的是运营的魄力,不过,作为用户试想,用云闪付支付能更省钱又省心,又有何不可呢?

(完)

曾响铃(微信ID:xiangling0815)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虎啸奖评委。

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趋势革命 重新定义未来四大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近80家网络媒体专栏作者。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