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趣头条刷新了创业公司从成立到上市时间最短记录;并赶在今日头条之前成为移动内容聚合第一股,而与今日头条、快手等曾经遭遇过舆论压力及口诛笔伐,趣头条是一页也没缺的。
这并不妨碍这些被认为是三线城市以下用户为主的信息流产品,成为资本市场估值或市值比古典互联网媒体公司高出一截的明星公司,甚至他们有种在太上老君炼丹炉里越炙烤越强大的势头;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很多“精英”用户看待此类产品的认知评价体系出现了裂痕。
当然,趣头条自带招黑体质是很容易模糊很多人对其看法,11月12日,趣头条发布Q3财报显示,这也是趣头条自9月14日上市以来发布的第一份财报,立刻就有文章称趣头条Q3“巨亏”10亿,其实据笔者了解,这其中包含了趣头条创始团队在创业之初签订的股份锁定协议,今年Q3入账了7.3亿元作为股权激励费用,趣头条的这一股权激励情况不同于其他互联网公司,按照美国通用会计规则是一次性记入当季成本,下个季度再不会出现了。投资作为就是一门考验与众不同眼力和下注的生意,对于财报数据,投资人们心里有一本账跟明镜似的。
趣头条Q3主营业务收入高达9.77亿元人民币,同比2017年第三季度的1.57亿元增长了520.3%;鉴于2018年Q1趣头条营收2.36亿元,Q2营收达4.81亿元,这意味着趣头条营收状况实现季度环比连续翻番。从用户数据上看,截止今年9月30日,趣头条第三季度平均日活突破2130万,趣头条用户在线已超过55分钟,在细分类App应用排名市场上冲上榜首。
笔者单纯从商业逻辑的角度来客观看到趣头条的增长及潜力,以期拨开云雾见月明。
一、观察趣头条容易犯三大的“精英视角误区”
误区一:内容low所以没有价值
所谓“曲高和寡”是大众传播注意力的规律;平心而论,从内容质量而言,整个移动互联网资讯端相对比传统纸媒来说是low的,网络UGC视频相对于网络视频平台的版权内容是low的。可是,如果内容高端就能商业化的话,那最适合做新媒体业务的应该是文学博士和文科教授。
笔者作为深度内容原创生产者对此深有体会,如果是做内容平台,那要考虑的是大众的阅读喜好,做高深的内容流量肯定是很低的;甚至用垂直媒体的专业主义来做聚合类信息流媒体,也是很难规模化;即使在公众号江湖里,真正盈利的也不是生产原创的自媒体们,而是做号养号如工业化生产的机构。不过,在互联网上人才车载斗量,优质内容源源不断,精英应该尊重不同的用户具有相应的选择权,不以个人喜好来判断整个资讯业务,看整体App装机量、留存度、活跃度会更客观一些。
误区二:“下沉用户”格调不够:
所谓的“一二线”地区群体与“三线地区用户群”更像是房地产市场衡量房价的尺度,照搬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妥当。
十多年前,QQ之所以成为很多网民启蒙软件,就是QQ在网吧挂机时就能查看聊天记录,而skpye和聊天室并不具备这样功能,所以被网吧人群所弃用。当年大型网游盛行时,史玉柱带领的巨人游戏就靠在小镇网吧里发广告送鼠标垫、与网吧老板合作静默装机深耕细作的而占领市场份额。
移动互联网兴盛以来,五环内的白领和学生群体眼见的是一线城市BAT、JX3 、TMD互联网巨头呼风唤雨,风口一个接一个登场,很多人忽视了绝大多数人口也经历过第一波换机潮,整个互联网上网基础条件已经彻底改变,不再依赖键盘打字以及宽带,而是一部智能手机装App就可以上网,这种信息及网络触达的“扁平化”结构必然导致资讯业务呈现极大改变,一线和十八线的人群只要有4G信号其实在信息可获得性上是拉平的,他们似乎就需要趣头条这样的“触点”转移不看电视之后空置的时间。因而“下沉用户”更像是市场局限在人口密集城市平台的话术,并不适合本来就从群众来的产品。
误区三:贪图便宜的用户粘性弱
在O2O项目融资热的2013年至2015年,有的项目为了快速做大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给用户疯狂补贴,但是其中一些本身就在创造伪需求,甚至补贴是职业羊毛党。
不过,很多互联网公司依然奉行与其打广告,不如直接补贴用户吸引用户注册,转化率更高;甚至充分利用人们占便宜的心态做转化已成为互联网平台运营的标配,在外卖、网约车、支付、餐饮等领域很使用,每年双11购买狂欢就是打折促销的盛宴。因此,完全不研究优惠券的人是做不了电商的,不关注读者的利益需求也很难长久深度获取用户,而趣头条可能是所有资讯端中第一个让用户打发时间的同时长期赚到钱的App,以算法推荐加社交裂变模式,成就了另一种剽悍的信息流差异化玩法。
二、放弃精英视角,“平视”趣头条发现其用户增量天花板足够高
笔者观察信息流平台的发展轨迹发现,内容一开始有些low的平台是可以让阅读体验逐步提升的,反而那些逼格太高的内容平台难以规模化;前者给用户的体验会越来越好,也能吸引不同圈层、品位的人;但是后者一旦想做大,内容必定水化、忠实老粉也会逃离,这也是为什么裁撤编辑运营岗位由算法替代的门户媒体往往迅速没落的重要原因。
而基于算法兴趣推荐的平台在获取用户更多维的数据并持续迭代算法模型之后,其千人千面的效果的确会更好。趣头条的内容本身改进效果能够实现一个月一小变,半年一大变,其在2018年Q3日活突破2130万,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29%;用户平均在线时长超55分,同比增长66%,这表明,趣头条的算法推荐在优化,内容质量整体也有了进一步的改观。
信息流平台增量用户是不可能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群那里大量获取的;对于他们来说,微信公众号依然是阅读主场,资讯端除了官媒App、垂直媒体App、音频类App外,甚至很多付费的专栏内容都没有时间消化,所以局限在五环内人群的信息流App流量很有限,加上资讯端的壁垒比较浅,抄袭现象比较严重,成功率极低。
趣头条从2016年成立之后就主打三线以下的用户,大多还是资讯端的空白人群。今日头条目前在这些区域的渗透率并不高;而拼多多的用户注册用户却有3亿多,当然这些人群很多是微信用户,同样有腾讯参股的趣头条把这些人群视为资讯方面的目标用户,趣头条的装机量至少还有十倍的增长空间。
增量用户的红利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崛起绝非偶然,他们很多甚至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以国产智能手机OV为例,智能手机苹果占有系统、品牌的强大优势,小米冲进风口最早有先发和性价比优势;华为本身技术沉淀和网络通讯制造商优势,但是国产手机出货量最大、市场份额最高的却是OV。从智能手机静默安装的厂商浏览器、应用市场App排行榜也能得出,OPPO和vivo 的静默厂商软件相加占据超40%的市场份额。这既与段永平打造的渠道网络和投资布局有关,最重要的还是OV在2013年至2015年这三年抢先在三线以下市场进行渠道渗透,获得了足够多的用户群体粘性,等到这些用户已经被OV获取之后,格局已经大体形成了。
信息流市场与电商平台、智能手机等一样同样是红海市场,后来者居上只能三线以下的增量市场这一条道。当他们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势能和现金流时,竞争对手已经拿他们没有办法了。
三、重视用户阅读分红,估计很快全行业都会快速学习趣头条
趣头条把用户数据行为都与兑换的积分和奖励结合起来的模式解读较多,可追溯到游戏化积分运营模式——用户以注意力获取到平台发出的商家广告费来为商家赢得转化率;但为什么只有趣头条最终获得用户与资本市场的认可呢?
趣头条给用户补贴较大,还能实现财报每个季度环比增长,截止2018年9月30日,趣头条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到23.25亿元,是2017年底2.78亿元的8倍多。这意味着,趣头条并非是一些三线以下或离退休人群热衷于消耗时间那么简单。
本质上,趣头条还实现一场用户阅读分红的产品颠覆式创新。
以往的互联网的玩法是以一级市场用户的流量数据获得到B端广告客户或者在二级市场上获取投资的模式,百度、腾讯莫不如是,但用户本身并没有从互联网平台上获利。趣头条把阅读的消耗变成一种积累积分的模式,这些模式直接有效,为网易星球、度宇宙等效仿。
并且,趣头条的这种照顾用户利润捆绑的运营方式非常适合短视频平台,短视频的消耗时间更长、用户阅读粘性更高,最近的百度的好看视频也是依照这个逻辑获得爆发式增长,可见在用户运营端“趣头条化”已经成为一种产品趋势。
当然,趣头条与头条在信息流领域对标将不可避免,其商业变现的途径主要也是靠信息流广告,笔者认为,这并非是坏事,今日头条给趣头条提供一个很好的追赶参照系,据传今年下半年今日头条的估值已达到750亿美金的规模,而截止11月13日,趣头条的市值却14.70亿美金,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另外,创始人团队的职业背景和创业经历是很好的加分项,创始团队中的谭思亮、李磊擅长于数字广告及用户分佣模式技术设计。按照趣头条在增量市场的扩张速度以及其结合用户利益非常犀利的运营模式,保守估计跻身百亿俱乐部是大概率的,尚处在投资红利期。
当然,所有的数字广告的模式本身是以自身内容生态的流量为基础的,能否在内容生态上做多品类、富媒体形式、多阅读品位的层级就要看趣头条在机器算法和优化内容能否快马加鞭,迎面追赶。
结语:
信息流平台是一种更高效率的信息分发技术,纯粹以文人精英视角来看待未免有失偏见,甚至会模糊对优秀超级独角兽项目的认知措施投资机会,很多早期VC就是这样与今日头条失之交臂,无论是创业还是投资看的是未来的增长,而非眼前的表象;真正扎根用户、接地气的平台生命力更旺盛。趣头条在增量用户的先发卡位优势、用户利益捆绑设计与运营是今日头条所没有做透的事情,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增量用户、趋势向上的公司来说,当现有的分析如果说明其逻辑时,不烦换个角度来洞察,或许更接近真相。
本文作者:李星,公号:靠谱的阿星,哲学硕士,靠谱汇创始人,科技媒体专栏作家,CMO训练营导师, 荣获2017年钛媒体年度作者最具人气奖,个人微信即QQ:1598145405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