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Walter
5月,一个拥有18年发展史,上线十年的教育“老兵”,身陷舆论风口。
上市失败、对赌失败、大规模裁员、连年亏损……众口铄金,沪江仿佛奄奄一息。
在线教育亏损成常态
尽管沪江方面反复称自己上市有所调整,但大家还是难免将视角锁定在招股书上。
从2015年到2017年,三年时间里,沪江的收益从1.85亿元人民币,持续增长至3.40亿元、5.55亿元 ,环比增速分别是83.8%,63.4%,增速较为乐观。然而,当巨额的销售及分销开支映入眼帘的时候,实在让人笑不出来。
这部分支出也是造成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连续三年,销售和分销开支力压收益,较收益的占比分别为132.2%,115.3%,106.1%。最终,沪江三年累计亏损达到12.4亿元。
亏损似乎是在线教育的常态,无论是已经上市的在线教育机构,还是筹备上市的,始终无法逃脱亏损的命运。获客成本越来越高,而对于知识付费来说,盲目提高课程单价又很容易造成客户流失。如此一来,在其他领域早就经得住实践的流量变现方式,在在线教育这里,无论是流量还是变现,都困难重重。
一位曾经在在线教育机构工作的朋友说,当与学生建立起联系之后,更多的会选择私下沟通,而非通过平台,这样的话学生可以少出钱和代课老师可以多赚钱,两端都是有利的可图的。在线教育机构,本身是做的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生意,但是尴尬的点在于,完成课程不得不把信息不对称的两端接通,说白了,像是“一锤子买卖”。
事实上,很多教育机构都会面临教师出走这样的问题,当费力培养出当红教师之后,这些教师更多的会选择离开平台自立山头,顺便带走积累下的学生消费群体。
沪江曾经试图通过视频授课的方式,来避免这种尴尬,但是因为触及到擅自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同时擅自从事网络出版服务,而被约谈整改。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量销售和广告投入,换取的用户并不能形成恒常的消费群体,结果往往是,算来算去,获得一个消费用户的花费比用户消费金额还要高。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无关布局,无论是K12教育,还是学前教育、考研培训。产品的多样化,的确能够覆盖到更多的人群。但对于企业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盈利,当产品价格低于获客价格的时候,越多的产品往往意味着更高的亏损。
教育机构变身资本傀儡
作为一家老牌互联网教育机构,从2001年沪江语林网上线至今,命运反复给这个老兵开起了玩笑。
沪江的融资可以看成三个阶段,天使和A轮的第一阶段,B、C、D轮的二阶段,E轮至今的三阶段。数据来源:企查查查
2006年,沪江网前身,上海语林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沪江从一个BBS社区开始正式进入企业化运作。次年元旦,沪江网获得苏州创投天使的100万元天使轮融资,接着,沪江小D词典上线,在线数字字典在那个时候还算新鲜。
A轮融资如法炮制。2009年3月12日,沪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即今天的沪江网本体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紧接着年底获得1000万元的A轮融资。第二年宣布累计用户突破600万。
2012年,苏州创投天使投资沪江网的第五年,沪江在对外宣称已经具备上市条件之后,放弃上市。
毕竟,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故事从来不是这么讲的。
投身互联网浪潮的沪江,开始了“互联网+教育”市场的征伐。2013年-2015年,连续三年,陆续完成三轮融资,融资金额从2000万美元到1亿美元、再到10亿人民币。融资一轮比一轮多,市值也一年比一年高。这样的增长速度,像极了爱情。
盘子越做越大,一只市值超过70亿元的大气球吹起来,瞄准的是A股战略新兴产业板。
回看2015年的沪江D轮融资,阵容如此豪华,也许不是沪江网做的真有多好,而是看准了上市的红利。
命运总是波折离奇,战新板因政策原因取消,一个割韭菜的故事终没能讲到结尾。
资本注入,吹起来的不止是沪江的市值,还有沪江的野心。有些梦做久了,自己都会觉得真实。
2015年上市告吹之后,沪江的下一个故事,讲的是生态。
沪江的10起公开投资时间均发生在2015年-2017年之间。数据来源:企查查
热乎的有点烫手的融资没有留在手里多久,2015年之后,直到2017年,沪江网先后进行了十多次投资,其中涵盖了K12英语、中小学一对一平台、互联网留学平台、艺考、司考、对外汉语等业务,产业链向下延伸至教育类视频制作和教育媒体。
一个在线教育生态帝国呼之欲出。
2017年,距离获得天使轮融资已经过去整整10年,“弄潮”互联网科技获得的B轮融资也接近5年。下一轮上市迫在眉睫。为争做互联网教育第一股,沪江早新东方一步,将招股书递交给港交所。然而上市计划在沉寂6个月之后,于无声中宣告破产。
还有什么故事可以讲呢?
沪江有两手准备。2017年9月,沪江做出两个决定:一个是宣布组建了智能学习实验室,要All in 人工智能,打造智能教育;一个是CCtalk宣布分拆,启动独立融资计划。
狡兔三窟,或者卖身,或者继续讲故事,当然前提是上市失败了。
果然上市失败了。
电话推广+疑似传销?
CCtalk是沪江故事的下一章——教育界的“淘宝”。
据沪江最新一次IPO公布出的数据显示,2017年,自有课程获客293557人次,CCtalk的付费学员是255298人次,两边贡献平分秋色。
而根据一些用户反馈的信息来看,沪江的获客策略略显简单粗暴。
以上截图来自网络。
以上截图来自网络上网友的对沪江的评价,还有一些被逼到失去理智的评论我们没有选取。
看来,这次上市已经是沪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原来,沪江网校和CCtalk每年二十多万的用户,是通过牺牲潜在用户的体验来实现的。这种行为约等于伸手把消费者往竞争对手的店里赶。
沪江网校课程涨价,疯狂扩张销售团队,显而易见的是沪江的盈利压力,或者说IPO公布数据的压力太大。在凭借品牌口碑和产品、服务质量提升消费体验的今天,沪江正在逆流着历史的长河,返本归元。
这样原始的获客方式,极其低效,这也是大家在对比沪江和新东方两个教育股的时候,发现前者的获客成本高出很多的重要原因,此外,骚扰式的营销策略还会影响品牌口碑。
这种并非长久之计的做法,要么是迫于投资人急于退出的压力,要么,沪江几经辗转,已经不再是一门教育的生意。
留给沪江的时间不多了,而原始的电话推广显然也无法满足企业的KPI。上市之路再度中断,那些为了冲业绩的销售员,曾经为了卖出一堂课而穷追不舍的人,成了弃子。
一砍就是1000多。总共才2000多人的公司。
上市黄了,销售没了,口碑也败差不多了,日子还得继续过。获客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山人自有妙计。
“CCtalk课代表”了解一下。
CCtalk首页,焦点图下面赫然有“赚奖学金,招课代表”的字样。点击进入之后,可以看到所谓的课代表,实际上就是课程分销者,甚至连润色都免了。
而对于“课代表”的介绍,更加让人替这个刚刚分拆出来的CCtalk担心。
甚至不惜贴出支X宝的截图来吸引分销者加入。
电话推销不成,于是干脆传销。
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教育公司,其营销策略实在是难以跟互联网沾边,倒是跟“天网”有点关系。
如果传销都要上阵,看来沪江真的是已经无计可施。或者说,能力有限。
能不能等到科创板
电影《老无所依》中,退伍老兵摩斯因贪图尸体上的一大笔现金,命运发生转折。在凶手的穷追不舍下,最终的结果是落得个家破人亡。
如今的沪江,颇有那么点摩斯老兵的意思。
沪江和摩斯一样,卷入资本的旋涡之中,在追求永远挂在眼前的胡萝卜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8年4月,沪江完成3.19亿元的E轮融资续命,投资方未披露。
如果沪江仍有心踏踏实实吃互联网教育这口饭,也不是没有选择。认清自己的定位,舍弃自己冗余的业务和结构,轻装上阵,做一个小而美的东西也许还有机会。曾经沧海难为水,而且显然投资人们不愿意见到这样的情况。
但是坐等融资,吞了6轮融资进去的沪江,还有谁敢投呢?
沪江老了。
品牌老化,众多老牌公司面对这个问题,都会选择给企业赋予新的或者概念或者使命,重新占领用户心智。也许CCtalk的分拆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营销思路更是落后。如果团队能够找到有能力扭转沪江发展战略的人,或许还有喘息的机会。但是如今看沪江的获客之道,且不说效率如何,把自己刚刚拆出来的品牌丢进传销的漩涡中,实在不像是能人所为。
或者,还有一条路,则是AI+教育收获成功,卖身B姓巨头。但被稀释到不足2%的股份的B姓巨头,如今也正在迎来自己的关键时刻。
沪江,展现出现出了一个成长了十八年的企业,极强的求生欲。像是溺水之人,沉没之前疯狂寻求可以抓攀的东西。
而现在,在它面前的,是科创板。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