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阿里影业正式发布了2019年中期(4月1日-9月30日)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阿里影业总营收为15.01亿元,其中,互联网宣发营收11.80亿元,内容制作营收2.05亿元,综合开发营收1.16亿元;净亏损为3.9亿元,同比扩大;经营亏损3.36亿元,同比收窄21%;经调整息税摊销前亏损(经调整EBITA)为2.76亿元,同比收窄44%。
从各项业务营收贡献来看,互联网宣发上期占比76.5%,本期占比78.6%,可见阿里影业正在不断巩固互联网宣发这一核心业务的营收能力。围绕这一核心业务,本报告期内阿里影业在数据互通、生态联动、业务创新等维度发力明显。
因此,在财报业绩的背后,还应当看到阿里影业不断沉淀的宣发打法、密集的创新整合,这些构成了这家平台型企业的成长基础。
亏损扩大的真相
亏损方面,净亏损扩大,似乎和经营亏损、经调整息税摊销前亏损收窄存在“矛盾”。事实上,这种“矛盾”有据可依。
亏损是判断一个企业经营发展情况的核心数据之一。但在各地不同会计披露准则的影响下,有些关键指标数据,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反应企业最真实的经营情况。
以目前在美股上市的企业举例,在披露财报数据时,他们往往也会披露NON-GAAP数据,因为这些数据更接近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在国内,很多企业也会非常注重EBIT(息税前利润)和EBIT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的披露。
本报告期内,阿里影业的净亏损是扩大的,但通过深入分析财报发现,导致阿里影业在本报告期内净亏损扩大的两个主要指标,分别是计提减值拨备和汇兑收益。根据财报,本报告期的计提减值拨备为约1.05亿元,录得汇兑收益减少约1.1亿元。
事实上,这两个指标一个指向历史投资项目,一个指向波动的汇率,都不能反应企业当期经营的状况。所以说,抛开这些非经常性损益项目,阿里影业的亏损其实是同比收窄的。上文提到的EBITA和经营亏损的收窄,也进一步佐证了阿里影业发展向好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影业在这期财报内是本着谨慎原则进行一次性计提的。通俗来说,阿里影业将历史投资项目的亏损风险全部圈在了本次财报内,对阿里影业而言,这虽然可能会给当期财报增加一定压力,但长远来看,现在抛开这些不利因素,阿里影业的未来发展会更加顺畅和健康。
基于数据的业务联动
阿里非常擅长对集团内的平台或业务进行联合协作,从而发挥出1+1>2的效果。 报告期内,阿里影业继续加强平台间的深度联动,比如淘票票和优酷、淘票票和灯塔,并通过数据打通、数据决策等方式,让用户和数据价值在不同的平台间实现流动,最终使得结对协作的平台共同成长。
首先是淘票票×优酷。 早在今年6月,在双端会员体系的持续打通下,淘票票和优酷双平台电影场景会员已经突破4000万。随着淘票票和优酷数据的深度结合,报告期内淘票票和优酷在观影预热和评论等数据上增长迅速。
据财报,以2019年国内票房排名投票10影片为样本,淘票票“想看+预约”数量达1900万,同比增长达140%;电影预告片的双端播放量达2.1亿次,是去年同期的近22倍;淘票票评论数达到1400万。值得注意,这三项数据在业内同类平台中均排名第一。
淘票票×优酷在观影场景上能够实现爆发性增长的关键,不仅仅基于双端会员数据的打通,会员数据打通后的运营蔚为关键。因为在观影场景中,优酷和淘票票会员需求一致,优酷与淘票票的打通其实形成的是一条观影闭环短链,优酷会员在平台观看预告片后,可直接到淘票票购票,淘票票会员在平台点击想看后,可以去优酷观看预告片。
本报告期内优酷和淘票票的双增长,表明在会员数据打通的同时,双平台不但有效挖掘到更多用户的观影需求,且对用户在整个观影环节中的所有需求及时给予了满足。
其次是淘票票×灯塔。 报告期内,淘票票与灯塔组成的电影宣发组合,通过科学决策帮助多部影片取得超预期的票房成绩,比如来自黎巴嫩的小人物电影《何以为家》经过推广后最终在内地获得了3.7亿元的超预期票房。
淘票票与灯塔之所以能够形成共同宣发的组合阵线,一方面是因为淘票票与灯塔在平台基因上是完美互补的,淘票票主要服务于C端购票用户,灯塔则主要服务于B端的电影制片方;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灯塔与淘票票在电影宣发上形成的协同效应,可以让宣发效果立竿见影,形成高转化率。
财报显示,灯塔在报告期内服务了60%的国内院线电影。截至目前,灯塔的片方入驻数量超过400个,服务影片数量超过300个,合作影片票房超过500亿,覆盖超百万的渠道资源,接入新媒体账号超81万,日触达用户超7.5亿。无论从灯塔覆盖的电影产业链广度,还是从其覆盖的宣发流量池规模来看,灯塔在电影宣发上已经形成足够大的势能。
综合来看,报告期内,淘票票×优酷,以及淘票票×灯塔,以组合式协同取得共同成长的核心动力,是对于用户观影前中后完整环节的集体持续赋能,淘票票、优酷、灯塔三者在宣发上的共振效应,同时也反哺了整个观影消费生态。
在变数中进化
阿里影业所在的影视行业,近几年在资本、内容、消费等方面始终面对着诸多变数。不过从财报数据来看,阿里影业的部分核心业务,依然在这样的环境下交出了一份有价值的答卷。
其一,淘票票稳住市场份额。报告期内,阿里影业票务服务营收5.1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05亿元增长2%。
自从观影补贴时代远去后,电影票价普遍走高,加上优质电影内容的匮乏,中国电影市场消费表现较为低迷。多份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电影市场电影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呈现下降趋势。
在观影票务消费下降的不利外部环境下,淘票票还能保持收入与份额的稳定,并不容易。这主要归功于前面提到的与优酷、灯塔的生态联动效应,虽然市场消费欲望不强,但在深度观影服务的刺激下,潜在用户需求是完全可以被发掘的。
其二,阿里鱼的IP变现生态不断加强。IP变现产业目前依然在高速进化,IP拥有者对变现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报告期内,阿里鱼平台IP平均变现收入达到165万元,同比增幅达50%。
IP变现收入的提升,主要是因为阿里鱼在综艺、动漫、游戏、文创等各类IP变现上的能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在IP变现渠道,以及协同上,阿里鱼正在不断创造一个强大的全面IP变现生态,为各类IP提供更好的变现环境。
比如阿里鱼创新的“C2M”平台模式,将IP变现结合自有的电商资源优势,引入定制化能力,服务于消费者的个性化IP需求。目前,该平台DAU增幅将近400%,已经完成4个千万级众筹项目、33个百万级众筹项目。
继续沉淀,投资未来
面对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阿里影业正在不断积累,不断沉淀属于自己的优势。
宏观来看 ,以互联网宣发为核心业务,阿里影业基于阿里文娱战略,正在加速验证自己的打法和方法论,以提高容错率。淘票票、优酷、灯塔组成的互联网宣发三角,将是这个方法论的基础。
微观来看 ,在集团数据和生态能力的基础上,阿里影业正在不断尝试创新平台型产品,把集成数据的利用效率提高,把集成场景的渗透率做大。基于阿里鱼平台的反向定制模式,便是典型。
不断完善的打法,以及密集的创新整合,将成为阿里影业这个平台型企业的成长基础。在未来,这些基础能力不但会让阿里影业更容易助推影视项目,而且还能使阿里影业的内容合作命中率逐渐提高。这种不断累积的优势,将成为阿里影业做大互联网宣发业务的关键。
处于沉淀期的阿里影业,本质是一个积极投资未来的远视者。因此,眼下的业绩表现,以及业绩背后的一连串数字,其实对阿里影业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阿里影业的未来发展,以及未来发展背后的厚积薄发。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