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输出第一行程序代码“Hello World”开始,或许每个开发者的心中就种下了一颗“改变世界”的梦想种子。每个人想象中世界的模样并不相同,但是在飞桨开发者社区有一群开发者,他们理想中的世界充满了爱与美好。作为开发者,他们将技术转化为公益力量,在环境改善、医疗卫生、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发光发热。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几个关于善意的开发者故事。
“失去了爱情”,却因代码收获了友谊
张弘基和曹志浩相识于飞桨社区的一个野生动物保护的AI项目,志趣相投的他们不仅是好朋友,更是好“战”友。
张弘基在社区有一个颇具知名度的代号:GT大佬,不仅是因为他加入社区早,活跃度高,更是因为他有一副热心肠,是社区里的“答疑机器人”。
GT与AI的结缘说起来有点心酸,大学一年级的最后一天,他失恋了。分手理由是女朋友嫌弃他“不会做网站,不如其他同学”。为了证明自己,他当天就搭了一个网站出来,在随后给网站填充内容的过程中,他对AI产生了兴趣。
刚开始他一边在国外的平台学习,一边在飞桨平台实践。他发现飞桨特别符合国人的使用习惯,而且容易上手,自己很快就能够轻松地做一些简单的Demo。
与GT相反,曹志浩喜欢上AI则是自然而然的事,他的父母坚信,“种一棵树,一开始要扶正,树苗慢慢长大之后,就要让它自由生长”。所以曹志浩从小就思维开阔,喜欢“捣鼓”各种好玩、有趣的事情。“年龄判断器”“接球小游戏”“野外蛇谱”……只要有了新鲜的想法,他就会借助飞桨去实现。
今年年初,飞桨的工作人员联系GT,对接了大自然保护协会(TNC)提出的需求:在野保工作中,野外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数据量庞大,能否用 AI 辅助进行图片的筛选和标注?GT 之前并没有类似项目的经验,如何去设计转换数据的算法,用哪些深度学习的模型去做,怎么让野保工作者轻松使用?这些问题对GT来说都是挑战。
他灵光一闪想起了同样在社区非常活跃的曹志浩,他们一拍即合,这对“最佳拍档”就这样从网友变”战“友,一起克服各种技术困难,设计新方案,解决了之前令GT“头秃”的难点。如今,这款产品已经接近交付,马上就能为滇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虽然我失去了爱情,但是意外收获了AI和好友,还不算太坏。”GT笑着说。
初心不变,AI 助力正义
在夏凡的身上,有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标签:“公安情报学专业学生”、“AI开发者”。
考入警察学院后,本以为再也没有机会深入学习自己喜欢的计算机,然而他很快发现,其实计算机技术在自己的专业可以大展拳脚。
今年5月,云南的大学生韩某因非法收购、出售两只鹦鹉,一审被以“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五万元。鹦鹉体积小,在走私野生动物案件中常有涉及,夏凡灵机一动,如果做一个AI应用来辅助侦察该多好!于是,“鹦鹉识别”小程序的开发就这样开始启动。
由于刑侦工作对信息安全要求很高,国产化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就成了他们最佳的选择。仅用两周时间,第一个版本就上线了。警察学院的同学们试用了“鹦鹉识别”小程序,纷纷表示“高大上”。
如今,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学校的数据分析团队中来,现在已经有五十多人了。其中,夏凡负责团队的技术部分,在定期的学习会上分享AI知识。很多同学也开始跟着他做一些有趣的项目,用科技武装自己的职业。
沙漠的绿意,用代码播种
热气球一定要用火吗?能不能做个电热气球?
高鸿志从小就是个脑洞很大,行动力也超强的人。产生了关于热气球的疑问以后,他就立刻去买了布和鼓风机,尝试做“电热气球”。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丝毫不影响他“有了想法就行动”的作风。
高鸿志的家乡在甘肃省古浪县,该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治沙造林的故事打动过很多人。从小看着家乡的绿色渐渐多起来,但他也清楚地知道治沙有多难。他想,人力种树太累了,为什么不能让机器人去种呢?
说做就做,高鸿志在学校发起了“沙漠治理机器人”项目。为了让自己做的机器人表现更好,他开始主动寻找相关方法和课程,而帮高鸿志打开了AI世界的大门的,是飞桨的一门《零基础入门深度学习》的课程。
项目过程并不顺利,由于缺少沙生植物的数据集,项目一度陷入停滞状态,飞桨社区的工作人员听说以后,找到了社区的另一名热心开发者,远赴敦煌,采集了项目所需的关键数据集。
现在,他们已经做出了原型机,很快就会进行可行性试验。高鸿志由衷地希望,将来沙漠治理机器人能够帮助治沙人减轻劳动负担,让绿意更快地在大地上“生长”。
AI 向善,做有温度的开发者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爆发,威胁着每个人的生命和健康。无数医务工作者迎难而上,留给我们“最美逆行者”的背影。
对此,韩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琢磨着“我能用技术做些什么?”。由于新冠肺炎的数据量还不够多,他只能先试着做了几个相关项目,比如“基于PaddleClas的新冠肺炎胸透分类”。在目前的测试条件下,给普通肺炎患者,新冠肺炎患者和健康人分类,能够达到97%以上的准确率。
其实在此之前,韩霖已经做了好几个医学影像分析项目。刚开始主导第一个项目“肝脏CT影像分割”时,他想借鉴一下别人的代码做baseline,但他发现当时用的深度学习框架的API太冗杂了,不利于项目交流。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韩霖转到了飞桨框架。他发现飞桨API简单,组网接口统一,配套的AI Studio平台解决了本地算力不足的问题,而且不需要配置环境。之前卡了半年多的项目,换了框架之后三四天就做到了很好的结果,让他特别开心。
说到项目的实际应用,韩霖表示还比较遥远,因为每一个诊断都可能关乎生死,如果算法存在疏漏,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谈及未来规划,韩霖表示他将一直从事医学影像分析方向不断探索学习。
AI+医疗等新兴领域的探索之路,注定是孤独而漫长的,飞桨也希望成为各行各业开发者们探索之路上的一盏灯,陪伴、照亮。
未来属于AI,未来属于“年青”人
清华大学博士后毕业后,杨阳选择去北京邮电大学当老师。读书时的专业一直是电子科技与无线通信方向,但是受到在英伟达工作的表哥和在美国研究机器学习的好友影响,他开始发现,未来或许是属于人工智能的,他应该尽早为学生们打开人工智能的大门。
对比了市面上所有的深度学习框架后,他最终选定了飞桨作为主要框架授课,而他主讲的《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也是北邮的示范课程。
关于智能眼镜这个项目的想法,来源于一家他常去的盲人按摩店。他留意到,视障人士的生活真的很不方便,拿起水杯喝水这样的小事,对他们来说都很困难。出了家门,给盲人提供便利的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经过思考,他带着团队做了一款带有辅助导航系统的智能眼镜。
视障人士戴上这款眼镜后,只需给眼镜发出一个语音指令,比如“帮我找一个杯子”,眼镜上的摄像头就会开始在前方画面中捕捉杯子,随后告诉佩戴者杯子在什么位置。在户外,这款眼镜则能告诉佩戴者前方什么位置有行人或障碍物,非常方便。
下一步,杨阳打算在数据集上再多下一些工夫。他还想尝试将手机的定位功能和眼镜进行结合,进一步提升性能。“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思路上的启发,做出更多造福人类的产品。”杨阳表示。
星辰计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年5月,百度启动了“星辰计划”,除技术能力开放共享外,我们还将提供流量、资源、资金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助力AI 赋能社会公益事业。我们期待更多的开发者加入飞桨社区,共创公益科技的未来!
写在最后
上一秒还在使用别人开源的项目代码,下一秒却又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就是开源社区的魅力。仰望星空,不如躬身入局,与全球 AI 开发者一起,携手共建繁荣开放的深度学习开源社区。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