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点”点亮WE大会:预约新宇宙,开启新未来

来源:A5用户投稿 时间:2020-11-07

1

“我所见过的事物,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

深夜,再一次翻开经典科幻电影《银翼杀手》,还是被AI复制人Roy的这句经典台词感染。

时隔近40年,这部电影前瞻呈现的AI、视频通话、智能汽车、图片社交、智能家居、面部识别等应用在当年看起来都“不切实际”,但却启发了一代代后来者,在今天很多设想都陆陆续续成为现实。

除了这些发明和应用展望,这部电影所探讨的“人和未来如何相处”、“科技发展和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和人文关怀”“人类和宇宙的关系”等等深奥话题,也愈发的给今天的人们带来启迪。

无论如何,科技改变人类命运和发展这一主旋律不变。各类昔日处于畅想阶段的黑科技今天能够落地应用或者阶段性取得成就,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有太多乔布斯、马斯克、伯纳斯李、潘建伟、吴恩达、王贻芳、鲍哲南这么一批“不切实际”的科学家,他们敢于冲破一切阻碍,无问东西,开展前瞻性的科学研究。

2

有时候,不切实际往往才能切到实际。

伽利略“不切实际”地论证日心说、提出自由落体定律和惯性概念,当时引发广泛批判,此后多项前瞻研究一一被证实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欧洲原子核研究会(CERN)工作的蒂姆·伯纳斯·李,在上世纪80年代向该机构递交了一份立项建议书,建议采用超文本技术(Hypertext)把CERN内部的各个实验室连接起来,一开始是被否决的。后来经过多番努力说服,才得以使项目实施。再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WWW成为今天社会运行的组成部门。

马斯克看过《暗淡蓝点》后,反驳了“我们人类无法迁移到其他地方”的观点,提出了宜居火星的畅想,并且已经开始了包括Starlink、SolarCity等在内的工作论证。我们所有人都认为马斯克痴人说梦话,但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

可悲的是,直到今天,我们的社会拥有比过去更充足的资金和试错环境,却依然对一些“不切实际”的科研项目和理念采取了怀疑甚至阻碍的态度。

去年我在参加腾讯WE大会期间,采访了王贻芳院士一个问题“我们很多基础研发大多时候是看不到未来的,但我们还想要提前布局、提前投入,你怎么来看布局、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王贻芳院士看来,基础科学研究不可以简单地度量,或者可以说度量起来是非常困难的,无论发明什么,比如说文章、成果等等,最后(应用)都是有偏差的。社会大众、政府应该相信科学家,让科学家自己去判断某些科学活动是否该组织和开展。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应该给科学家更多的空间,相信我们科学家能把这件事情做好。

王贻芳院士的理念背后是其正在推进我国建设大型对撞机的梦想,今天我们认为大型粒子对撞机的建设是科幻小说的设想,但假以时日呢?一旦这种对撞机真的发挥实效,将会给我们的基础物理科研带来的突破有多大,无法想象,但今天的人们无法理解。

3

今年腾讯WE大会的主题正是“蓝点”。

1990年,旅行者1号在太空拍摄的暗淡蓝点,也就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引发了人类对宇宙和地球关系的全新思索。

“暗淡蓝点”图片传回来后,卡尔萨根撰写了同名著作《暗淡蓝点》,让我们认知到地球的渺小,更让我们感受到地球不是人类的全部,我们的征途是广阔宇宙的星辰大海。

我想,今年腾讯和各界专家学者一道,将2020年WE大会的主题设定为“蓝点”,也应该有此寓意。

当然,我和一些朋友就今年WE大会的主题交换过意见,有朋友认为蓝点让我们意识到自身的渺小,应该进一步敬畏宇宙和自然,停止无休止的发展。今年突如其来暴发的疫情,也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展的惩罚,告诫我们今年是休养生息的一年。

我对这种观点持保留态度,在我看来,如何理解“蓝点”,如何理解“科技和自然发展的关系”,应该用我之前在《科技伦理观的两次进阶:从“不作恶”到“科技向善”》一文中类似的论述,即我们不能因为数字化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因噎废食,放弃了对科技发展的研发,走向封闭;我们也不能因为单纯的看到科技发展带来的前景,而无节制的进行滥用,带来发展危机。

我的这些观点当然不是主观论述,我们可以看看今年“蓝点”邀请的嘉宾阵容。不管是基本粒子标准模型主要奠基人Steven Weinberg,还是人造皮肤的先驱鲍哲南,抑或者是我国量子物理学界的领军人物潘建伟,他们所做的科研项目和落地的成果,都不仅仅在于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在宇宙世界的渺小,而是渺小的我们也敢于探索未知,冲破一切阻碍,去迎接各种可能和未来。

4

“蓝点”这一概念的普及离不开卡尔萨根的科普。卡尔萨根对“蓝点”的理解,也不是侧重“人类的渺小”,更不是人类应该在广袤宇宙面前颤抖、臣服,而是预约新宇宙,开启新未来。

“预约新宇宙,开启新未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有太多太多的组织、机构、企业、个人为了这句口号的落地,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和努力。

在这其中,包括腾讯,一家商业化的企业。

这家商业化的企业,从2013年开始,每年举办科学WE大会。这个大会不谈商业或者公司之间的竞争,没有任何KPI的考核。去年在马化腾内部倡议下,WE大会还升级成为“腾讯科学周”,从11月2日到4日,科学探索奖颁奖、WE大会和ME大会接连亮相。与此同时,腾讯基金会还宣布投入10亿元启动“科学探索奖”,奖励青年科学家。

相比腾讯每年举办的其他大会,WE大会更像是一场“不切实际”的科学探索实验。过去多年,讨论了包括量子通信、基因科学、脑机接口、弦理论等等深邃课题。

在今年的WE大会上,斯坦福工程学院化工系系主任鲍哲南提出一个好莱坞科幻电影式的设想,她认为我们出门将不用再携带手机,手机功能将会融入到我们所穿的衣服当中,甚至种植到体内的电子器件中。未来,电子皮肤将会改变我们将来的生活,可以使得我们人和人之间更加多地沟通,可以使我们人和人之间更加多地互相的理解。

中国科技迷的老朋友米格尔·尼科莱利斯,在大会上向我们介绍了脑机接口和这一技术从基础科学到应用于神经康复的研究历程。我在收听分享的过程中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浮想联翩,比如一个身体瘫痪的残障人士,用“脑波”就可以指挥轮椅前后左右行进,做到如臂使指,那该多么的有意义。

去年电影《复仇者联盟4》的上映,带火了“量子”概念。在这次的WE大会中,中国量子物理学的泰斗潘建伟分享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工作目标,并且展望了十到十五之后,我国能够完整地发展天地一体广域量子的通讯网络技术体系。我们都知道,三年前,潘建伟的团队就实现了千公里级量子纠缠,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我在想100年后,量子纠缠的理论能否应用在“时空穿梭”领域,进而帮助我们打开一扇扇任意门,回到任何一个想去的时代呢?

所有的主题,不管名称何谓,都围绕“未来”这个主题。为了探索不可预知的未来,腾讯愿意付出财力物力支持中国基础科学研究,最大化的还科学家以自由。用马化腾的话说就是“让他们可以心无旁骛地继续攀登科学高峰,助力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以及前沿核心技术探索。”

我之前就说过,WE大会绝对不只是邀请全球顶级科学家,举行一场SHOW那么简单,它关注未来如何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探索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科学问题。比如在2013年大会创立之初探讨的互联网+、基因科技、AI等等前沿科技,在后来很多也都开始进入“临床应用”环节,甚至今年以来基因测序仪器,为抗疫做出了贡献,帮助新冠患者、合并感染人群进行更准更快的诊断。

今年的WE大会,更加激动人心,无论是《最初三分钟》作者对宇宙最初模型的论述,还是我国“墨子号”背后功臣潘建伟院士的对量子通信的展望,都让我们对这个蕴含无限可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5

关于科研创新,尤其是基础科学研究,投入了并不一定有回报,充满了无数失败的可能性。

这些年,我们也应该承认,投入巨大的资源、资金、人力之后,在我们这个小“蓝点”上探索未知,有成就会有败,甚至往往失败案例要多于成功案例。比如在2014年的WE大会上,奇点大学联合创始人、月球速递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理查兹博士展示了2020年可体验月球快递的畅想,今天看来短期内无望完成。

不过,反过来看,就科研创新这个事情,如果没有失败,就不会有成功。正如爱迪生所言“我失败了99次,说明我已经排除了99 种不可能,第100种说不定就是可能。”

腾讯之所以让人尊敬,就在于其愿意为这种无法预知结果的项目甚至念想做投入。并且依托自己的互联网平台能力,将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科研行业交流往来做成了常态化的工作。

2020年的腾讯科学WE大会在召开期间,腾讯邀请了张新成这样的明星名人成为推广大使,和全球顶尖科学家在线对话,给观众普及科学知识。比如张新成在和鲍哲南教授的对话中,观众被“人造皮肤”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所震撼,很直观的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

还有这两年的WE大会,腾讯都会为线上观众邀请“科普专家团”,用更通俗易懂的话语,解读高大上的科学概念和科研畅想。这样的工作,虽然无法用KPI和数据来衡量,但意义极为重要。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WE大会彻底搬到了线上,看起来少了一些现场的氛围感,但恰恰因为活动在线上举行,得以请到更多大咖“到场”,得以使更多人第一时间听到前瞻性的思想和全球顶级权威的观点碰撞。

毫不夸张地说,2020腾讯WE大会,是一届参与人数最多、更加普惠的科学盛宴。

 6

最后的部分,让我们由WE大会,说回腾讯这家公司。

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腾讯有今天的行业地位,就是因为腾讯一次次“不切实际”、“不设置KPI”,不断地投入一些未经证实的领域,不停地提前布局各类赛道和风口,伴随着一次次的坎坷和失败之后,孵化迭代出来一批批独当一面、甚至改变我们生活的产品和服务。

看过《乘风破浪》电影的都还记得吧,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传呼机是最主流的沟通工具,是腾讯“不切实际”地开发了QQ,才有了后来即时通讯的浪潮;十年前,在“你要过河,还要自己造一艘船吗”的质疑声,腾讯云开启了内部创业,早期管理几百个节点都很困难,一度不被看好。而现在呢,腾讯云不仅仅成为腾讯营收增长的火车头,更进入了360行,这次WE大会都离不开腾讯云的基础保障;今年,腾讯宣布五年5000亿投入计划,发力新基建,涉足云计算、超算中心、物联网操作系统、5G网络、量子计算等领域,为未来提前“买单”。

本质上来说,WE这样的大会,只有腾讯一家可以做,也只有腾讯一家会去做。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