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冲击、新势力崛起,顺丰真的要被时代抛弃?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1-04-14

最近在社交媒体中,关于顺丰的一段文字流传甚广。主要内容是“影响顺丰的不是同行,而是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的迅猛发展”,并且在最后总结“时代抛弃你往往是毫不留情的”。

之所以有这段话,起因是顺丰在今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亏损达到9亿元~11亿元。受此消息影响,9日顺丰股价一字跌停,并引发A股市场快递股全线下跌。凭借深耕高端市场和优质服务而迅速跻身中国快递行业第一梯队的顺丰之所以亏得这么惨,电子化冲击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但除此之外还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尽管巨额亏损和股市爆雷已成现实,但顺丰并非毫无翻盘的机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顺丰还远没到那种境地。虽然顺丰在一些方面的确不够完善和到位,但仍是无伤大体。只是若想翻盘,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还是要积极地加以应对。

一、电子发票确实影响了顺丰营收,但还不足以造成巨额亏损

顺丰并不是靠快递企业常见的价格战起家的,而是瞄准了高客单价下的时效件,并且借此几乎垄断了大企业的高级业务,主要就是大额发票与合同寄送等财税法相关业务。久而久之,“寄送发票等单据就用顺丰”也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默契。当收到顺丰的快件,收件方会产生“高级感”,并且在无形中提升对寄件方的信任度。

然而在去年一年间,电子加密技术已高度成熟,加之各种政策措施的持续推进,中国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发票元年”。保单、发票、签名全面电子化,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约了纸张,可谓一举多得,然而对于顺丰来说,却会导致这部分业务的流失。

如今中国每年开出的发票数量可以达到几十亿张左右,仅劳动合同一项每年就能签署6亿份,更遑论其他的商业合同和各类单据了。如此庞大的数量原本都是线下邮寄,现在却越来越多地顺应了电子化趋势。仅以发票一项而言,2020年电子发票数量达到250亿份,已超过纸质发票,而在2019年两者还是持平的状态,可见电子化趋势之迅猛。

对于企业而言,电子化也更有吸引力。根据绝大部分使用电子签名与电子合同的企业的情况来看,其合同管理成本平均可降低95%左右,每份合同快递成本平均节省15元,打印存储成本接近于0,而每年能够节省的人力成本则高达上百万元。这样的数据很难让企业不心动,加之疫情影响,电子化的无接触与便捷更成为了吸引大家选择电子单据与合同替代纸质的重要因素。

其实电子化的影响波及的是整个快递行业,只是顺丰在这方面高端客户数量多,体量更大,因此首当其冲,看上去受到的影响也更严重。正如从前“打败柯达的不是相机是手机”、“影响方便面的不是同行是外卖”,如今的情形也更容易让外界将顺丰的亏损更多地归结于电子化。

然而实际上,电子化只是让顺丰“蛋糕”受损的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因素。

虽然去年是电子化的元年,但电子化从2012年开始就已有苗头,到2015年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专门做合同单据无纸化的厂商,例如e签宝、上上签、每刻等。因此电子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在去年才突然爆发的。即使是要找个因此损伤顺丰这类业务盈利的节点,那也要追溯到几年前,而完全不应该是现在。

因此说“电子化导致顺丰被时代抛弃”并不准确,那么如今顺丰亏成这样,其中究竟还有什么其他的因素呢?

二、新势力崛起服务品质下降,顺丰此次巨亏原因多样

其实顺丰此次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顺丰也进行了自我反思,给出了几个理由,包括公司加大基础投入、疫情后业务量增长导致产能瓶颈、转型期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员工补贴增加以及时效件高基数造成的影响。

总的来说,顺丰对亏损原因的认识基本还是到位的。在过去十年,电商的高速发展给了民营快递“野蛮生长”的充分空间:“通达系”凭借加盟制、价格战等策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顺丰则定位中高端时效件,力求差异化,一度成为民营快递领域中最赚钱的公司。

在外界普遍的认知中,这样的顺丰应该是快递行业的老大,然而从市场份额来看,顺丰的情况并不那么理想。2020年,快递市场份额中第一是中通,占20.4%,之后依次是韵达、圆通、申通和百世,顺丰排在百世之后,市场份额仅为9.8%。这还是在顺丰2020年市场份额提升最快的情况下,却仍然没干过“三通一达”。

因此如何拓展市场份额成了顺丰非常在意的事情。一方面顺丰的竞争对手不断冲击高端市场,另一方面顺丰本身也需要拓展。于是顺丰选择了攻占其并不占优势的电商市场。

然而事实证明,这一策略的效果并不理想:去年顺丰总体快递业务量81.37亿件,同比增长68.46%,平均收入17.77元,同比下降18.99%。

这意味着,顺丰去年收的快递件数多了,但是赚的钱却变少了。

尽管在高端市场和服务方面,顺丰优势十足,但电商却是其弱势。顺丰曾经自己尝试过电商生意,然而收效甚微,如今想入局快递市场也是相当艰难。毕竟竞争对手们背后都有电商企业可以依靠:阿里参股通达系,京东物流与电商本就是一体,拼多多让极兔迅速崛起。

如此看来只有顺丰“孤立无援”,而且也不擅长其他对手擅长的价格战,但是又不得不参与其中。这样即便能在短期内提升业务量,也无法阻止收入的下滑,那么亏损也就成为必然。

在电商领域还是新人的顺丰参与到价格战之中,而真正的“新人”也在中国快递市场掀起波澜。 来自印尼的极兔仅仅用了一年就完成了2000万的稳定日单量,要知道此前通达系完成这个数据可是用了十余年的时间,而且极兔已于近日完成了一笔18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达78亿美元。

极兔能做到这些,一是背靠拼多多,拼多多从下沉市场起家,迅速成为电商行业中的黑马,到如今已是老牌电商巨头不可小觑的对手。此外极兔与拼多多的低价策略也不谋而合,据说在极兔的补贴下,一单电商件的价格甚至能低到8角钱,远低于业内普遍的1.4元成本价。

除了来自对手和新手的压力,顺丰自身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面对不赚钱的电商件,顺丰只能在末端扣除成本,这直接导致了快递员的服务质量下降。一些顺丰快递员也不像以前那样送货上门了,之前丰巢收费更是引发了许多用户的不满,虽然打的是“快递业的智能化尝试”的旗号,但很明显这就是服务质量下降的表现。

对于快递员来说,直接扔到快递柜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因为在价格战的大趋势下,快递单价下降是必然,所以靠堆量才能维持末端网点的利润。因此快递员要在单位时间中提升送件数量,为了抢时间,有的快递员扔快递柜之前都不打电话通知一下。长此以往,用户自然无法满意,尤其是顺丰这种靠服务积累起口碑的快递企业“反弹”会更强烈。

如此看来,顺丰还真有些“内忧外患”的意味,种种原因也造成其今日的亏损局面。但是如果就此认定顺丰被时代抛弃,恐怕也是过于武断了。

三、“被时代抛弃”还不至于,顺丰仍有翻盘机会

目前来看,导致顺丰亏损的原因大体上都是外部原因或是大环境,顺丰自己倒也并不是那种“作死”的企业,或者说顺丰自身并没犯下什么无可挽回的过错,抛开那些问题和缺陷,顺丰的基本面还是好的,所以想要扭转当前亏损的局面还有很多机会。

事实上与其他的一些快递企业的服务相比,顺丰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依然良好。顺丰拥有成熟发达的信息网以及早已打通的海、陆、空物流,在没有铁路权和航空权的基础上,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硬生生地蹚出了属于自己的路,能做到这个地步,就已证明了顺丰拥有足够的实力。

从习惯上来看,如果说真要寄什么重要的东西,那么大家第一反应还是会选择顺丰,就连商家都往往把“顺丰包邮”作为宣传点之一。可见这些年来顺丰早已积累了好口碑,并在用户心中形成了固定的印象,尽管近来在服务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但只要及时调整,仍然是“无伤大雅”。

而相比之下,强势崛起的极兔其实也并非完美无缺。极兔招聘快递员几乎没有门槛,相应的也没有五险一金,而是由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给交一个保险。这样的暴力扩张必然导致服务质量低下,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曾经货拉拉也有相似的操作,而后来发生的事足可作为前车之鉴。

此外,极兔已经因为低价倾销受到了警告。义乌邮政管理局于4月6日下发的警示函显示,该局已相继四次警告极兔速递的相关问题,但在4月9日极兔仍未达到整改要求,因此义乌邮政管理局责令极兔部分分拨中心进行停业整顿。

总体来看,这种低门槛暴力扩张与低价竞争方式不符合当前中国产业消费升级的大背景。对于如今的消费者来说,购物的体验是一个综合过程,不仅包括线上下单,还包括线下收快递。如果快递公司本身的服务很差,消费者通常都不会买账,那么这种快递品牌即使免费恐怕也没多少人愿意用。

虽然顺丰仍然是受到广泛认可的,但其业务结构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面对如火如荼的价格战不应盲目跟从,而应在坚持自身品质与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去寻找新的盈利点。毕竟顺丰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如果到最后泯然众人着实可惜。

而想要保持这种“格调”,就应该牢记快递业的“服务”本质:用户的感受永远都应该被放在第一位,这也应该是所有快递企业的底线。

此外,顺丰在公告中表示亏损是暂时的,下半年会好转。而顺丰首席战略官黄赟也在股东大会上透露,顺丰不仅着眼中国市场,还会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国际市场变成重要的业务,使其成为公司业绩的重要驱动力。

总的来看顺丰虽然一时亏损,但当前的损失完全有机会找补回来,不过前提是顺丰要认真进行对缺点的改进和业务结构的调整,所以顺丰未来究竟如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文/东方亦落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