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配送模式必成潮流,但爆发也需“等风来”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1-06-04

最近无人配送领域动静不少。

6月1日,浙江华为通信技术公司公开了“5G智能小车”的外观专利。根据专利摘要来看,这款产品是用于智慧物流、制造及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智能汽车。其实华为早在2019年就开始为物流提供这种技术,不过当时是和菜鸟物流与移动合作,华为只提供自动驾驶相关技术。

6月3日,辰韬资本发布了《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目前末端无人配送最主要的场景是快递和即时配送,它们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价值。根据预测,中国末端配送市场规模将在今年超出3000亿元。而且无人配送的商业模型已初步形成,技术发展程度也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已然步入了规模化商用的前夜。

虽然前景如此令人心动,但是无人配送可不是谁想入局就能入局的领域。其技术、成本等方面的门槛都不低,目前只有那些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和资本才能“玩得起”。

例如阿里巴巴、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它们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研发团队的规模基本都超过了百人。由于多年的积累,在资金和场景方面也拥有极大的优势,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特质找到不同的侧重点:阿里巴巴将社区和校园的快递配送作为重点;京东将开放道路快递、作为重点;美团侧重于开放道路生鲜配送。

此外资本市场对无人配送也非常看好。高瓴资本、首钢基金、辰韬资本、中金资本、银泰集团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和企业都参与其中。自2018年以来,白犀牛、一清创新等8家无人配送初创企业完成融资16次,大部分公司在2~3次,融资总额从几千万到几亿元人民币不等。

辰韬资本预测,全球首个超千台规模的无人车队将于今年率先诞生在无人配送赛道。未来3年,无人配送整车成本会降至10万元以下,无人配送的赛道将率先迎来爆发。

尽管无人配送市场规模大前景广阔,但是想要达到爆发的程度和实现大规模普及,依然还要“等风来”。

不可否认,无人配送已经具备了相当成熟的条件,在技术、产业链、实践经验等方面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相关市场的需求也较为迫切,疫情对无接触配送需求的增加、末端快递从业者的不稳定性,都给无人配送提供了更多入场的机会。

但是无人配送依然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虽然中国拥有比较完整的无人配送车的上游供应链,但在性能、质量以及核心零部件方面还有待提升。另外无人配送车的价格还没有降下来,道路测试标准、产品安全标准也需进一步完善。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即无人配送行业尚未出台细致完善的法律与统一的规范,在交通法规层面也缺乏规定,如路权、经营权、责任主体等。倘若没有这些制度,那么无人配送车即使匆忙普及,后续还是会引发不少麻烦。

所以说无人配送模式想要短时间大规模普及不太可能,因为其中许多障碍的跨越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更为实际的路线应该是自上而下,以一线城市作为试点,逐渐向全国普及。总的来讲无人配送行业的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也不算十分坎坷,待到时机成熟,爆发也是必然趋势。文/东方亦落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