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升级视角下,数字“新动能”有了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4-06-02

文 | 智能相对论

作者 | 叶远风

产业升级如火如荼,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激发“新动能”,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但是,作为一个泛概念,“新动能”到底是什么,又如何具体到一些举措、动作上,才能确保落地,从而切实推动产业升级?业界需要一个关于“新动能”如何被激发的切实路线图。

事实上,针对产业升级的“新动能”,最终还是要回归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产业业务的创新变革能力,产业发展资源的利用能力,产业市场的价值落地能力,以及具体操作中,产业标杆的引领能力,都是“新动能”具象化提升的目标。

最近,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举办,其中2024智算云生态大会·智算云论坛上,天翼云对外公布了一系列升级产品及生态矩阵建设,打造了“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算云能力体系。

作为云服务国家队,天翼云正在以全新的智算云布局,为数字经济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注入澎湃动能——从产业升级的视角看,其一系列动作,就是数字“新动能”激发的完整路径。

产业创新变革:全面打通智能化变革的技术需求

“新动能”,首先要直面的是“旧动能”。

过去产业发展依赖的一系列方式方法(例如过分依赖资源或者劳动力),都需要改变,而在智能化浪潮尤其是大模型到来后,通过AI来实现产业创新变革甚至“再造”,全面深入业务过程,向创新技术要效益、效率,已经是普遍共识。

无论是以“产业+AI”来直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还是以“AI+产业”直接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智能化创新都表现出极强的潜力。

因此,做好智能化,就是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怎么做?逻辑上不复杂,从智能化最基本的算力开始,到最后的产业应用落地,“全部拉通”。

因此,基于云计算载体,可以看到目前业界积极追求各种全周期、全体系化服务,说到底,还是帮助那些数字化、智能化能力相对薄弱的产业主体(目前国内产业很多主体都面临这样的境况)或者服务商、开发者,一次性构建起智能化能力。

而一直在智算云上积极创新的天翼云,在这方面更为深入。

基于“算力·平台·数据·模型·应用”五位一体的智算云能力体系,在算力、模型、数据、应用等各个方面加强生态合作,为AI开发者提供“供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智算服务,天翼云打造的智算云能力体系,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

在智能化的源头缺算力,天翼云就在算力层面进行了多层次智算算力布局,典型如在北京、上海建设了万卡级超大规模智算中心,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万卡高速互联、高吞吐无损通信,做到了数据中心能效和智算集群算效双提升。

在大模型开发过程中面对复杂的链条难以下手,天翼云升级的“慧聚”一站式智算服务平台,可以为大模型训练、推理、应用提供全栈工具链,一次性提供模型训练、模型推理、运营运维、生态平台、智算容器、AI框架六大功能模块——只要企业、开发者有创意有想法,落地成真不再是一件高门槛的事。

不仅如此,天翼云还升级了一体化计算加速平台“云骁”,“云骁”具备超大规模集群管理、运营和算力加速能力,包括异构计算、高速存储、无损网络、算力加速、高效运营五大能力,提供的也是一体化服务,让智算更快、更稳。

此外,针对缺少优质的大模型来源这一问题,天翼云提供自有大模型,还支持引入开源大模型和第三方面大模型;缺数据来源和管理运营能力,天翼云提供有集中化的数据供给与管理服务;缺走向场景的能力,天翼云便构建了全面辅助大模型应用生产、落地的体系。(这三点后文将详述)

可以说,“五位一体”,就是智能化视角下,产业升级“新动能”实现的集中演绎,提供了“新动能”这个概念由虚到实的操作与实现路径。

产业发展资源协同:打破资源丰富但融合不佳的状况,充分彰显本国优势

如果说智能化带来产业创新变革是从一个个产业主体出发的“新动能”,那么推进产业升级有关的资源协同,则是更为全面、系统的“新动能”激发方式。

直白地说,“新动能”不只有来源于企业个体,也需要在宏观层面推进。

这其中,支撑产业发展相关的资源的丰沛,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优势。但是,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分散存在的现实,使得产业发展资源的相互协同、上下齐心、全面联动共同推动产业进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已有资源优势(例如算力、数据等)没有很好地发挥。

过去守着金山挖不动,这本身就说明,能“挖动”金山的,就是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典型如,在算力资源这里,“紧缺”只是表象但不是根本问题,各地分配不均、供给需求不匹配、算力利用潮汐应对不足等问题才是。

这就需要集聚优势资源、高效配置资源,不断提升统筹和综合运用能力。

中国电信在业界率先提出了算力网络的理念并在ITU率先牵头制定了算力网络标准框架。2021年天翼智能生态高峰论坛上,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对算力网络进行了诠释,即架构在IP网之上、以算力资源调度和服务为特征的新型网络技术或网络形态。

如今,在中国电信等企业的共同推动下,算力网络的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表现在天翼云身上,是“五位一体”中的平台层面,天翼云自主研发的算力分发网络平台“息壤”,在全新升级后,能够汇聚并实时感知通算、智算、超算、边缘多元算力,对跨服务商、跨地域、跨架构的算力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实现算力供需的高效匹配。

基于“息壤”,天翼云正在打造区域算力互联网平台,本次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业界伙伴共同启动“息壤区域算力互联互通及调度管理服务计划暨息壤城市算力互联网点亮行动”,要协同各区域算力管理与运营机构,打破需求方、供给方、运营方三方壁垒,实现算力资源汇聚、流动、共享——这就是典型的产业发展资源协同,是对算力“金矿”价值的一种挖掘。

事实上,除了算力,天翼云还在很多产业发展资源的协同上发力。

例如,在“五位一体”的数据层面,天翼云依托中国电信积累的丰富多模态高质量数据集,全面升级了数据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多模态、跨源、跨域数据的统一整合和集中治理,并以技术创新加速数据要素可信流通和价值释放。

这些做法,无疑让中国本就十分充沛、被一贯视为发展AI重要优势条件的数据要素资源价值得到释放,极大地提升大模型创新效率和效果,带来产业升级的智能化变革加速。

某种程度上,天翼云正在变成一个有关数字化、智能化的产业发展资源协同的“枢纽”,而非仅仅一个云计算技术厂商。

产业价值落地:推动智能化创新应用,让产业价值变现

谈到中国优势,在发展智能化的过程中,除了那些支撑产业发展的资源,庞大的单体市场一直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国发展智能化、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优势。

但是,这种优势如何释放,一直是产业升级同步面临的价值落地问题——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促进更多商品、服务的流通,就是产业升级在需求侧的“新动能”(前文都属于供给侧的革新)。

在“五位一体”的应用层面,天翼云汇聚第三方应用,形成以多模态AI应用为核心的场景化AI应用生态,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

其中,天翼云升级了AI云电脑,云端算力可运行更大模型、集成应用帮助企业业务协作与共享、与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结合满足安全需要……在注定“智能涌现”的时代,AI云电脑将成为一个创新AI应用的超级入口。

那些由大模型所带来的应用,将经由天翼云的通路,不断满足市场的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等深度需求,由此,庞大市场的商业价值潜能也就能得以释放,这就是“新动能”的直接表现。

如果缺乏这样的路径,大模型应用与市场之间,将隔着一重山,我们引以为傲的市场优势也将大打折扣。

在这个过程中,应用开发者、天翼云AI云电脑、用户/客户,事实上形成了类似于智能手机时代的、简明的产供销市场关系,天翼云本质上是构建了一个属于大模型时代的应用生态——只有这样的生态,才能让应用市场持续繁荣。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背后,产业生态对市场“新动能”激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天翼云的在产业生态建设上的动作还不止于此。

在“五位一体”中的模型层面,天翼云除了预置中国电信自有大模型,还引入开源模型和第三方模型,加强模型国产化生态适配,提供丰富模型库,与包括头部人工智能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行业客户等产业伙伴一起构建开源大模型社区,提供从数据、模型托管至预训练、微调、推理的全链路服务,从而推进产业链的聚合创新和商业变现。

会上,天翼云还携手合作伙伴举行了“开源大模型社区发布暨生态繁荣计划启动”仪式,聚合产业各方力量、加速技术创新循环、推进项目高效落地。

不只有产业价值变现,从技术、平台、市场、人才等角度全面推进,天翼云构建的产业生态将发挥重要的驱动价值,让“新动能”全面坐实。

产业标杆引领:寻找产业支点,撬动升级杠杆

最后,“新动能”激发,不管需要什么样的动作,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企业身上。

在产业升级大时代,央国企责无旁贷,既是关键部分,也凭借产业链关联拥有广泛的撬动能力。

在中央企业不断加快“上云用数赋智”步伐下,天翼云还在强化对央国企及其上下游企业的支持。

“五位一体”外,在本次论坛上,天翼云联合多家央企共同发布《中央企业行业领域公有云发展及规划白皮书》,其重要价值,在于以“对中央企业行业领域公有云应用场景、技术路径与运营模式的全面洞察,为央国企上下游企业提供上云指引和实践指导”。

面向央国企,天翼云正在从产业升级的关键点帮助激发数字“新动能”,点、线、面打出配合,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等方面全面帮助央国企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当央国企在产业升级时代做到了“头雁领航”,数字“新动能”也就有了切实的着落,在扎实的支点上,撬动产业升级的杠杆。

而与此同时,啃下央国企智能化转型升级“硬骨头”的天翼云,在国云智算底座基础上与产业各方合作伙伴紧密协作,也将能够更好地赋能千行万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在产业创新变革、产业发展资源协同、产业价值落地的全面推进下,以央国企为典型代表的全产业升级大幕,正在数字“新动能”下徐徐拉开。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智能相对论 Focusing on智能新产业新服务,这是智能的服务NO.265 深度解读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AI产业新媒体;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