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堂:陈皮治高,青皮治低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06-12

元代名医王好古,对陈皮和青皮的不同归经有一句形象的说法:

“陈皮治高,青皮治低。”

(若水堂注:“高”指上焦、“低”指下焦。)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陈皮和青皮的归经不同也有明确的阐述:

“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

青皮沉而降,入肝胆气分。

一体二用,物理自然也。”

朱丹溪(1281~1358年, 滋阴派创始人)也十分推崇青皮在“疏利肝邪”方面的功效:

“青皮乃肝胆二经气分药,故人多怒有滞气,胁下有郁积,用之以疏通二经,行其气也。”(《丹溪心法》)

什么是青皮?根据若水堂(百年中药材商号)的定义和标准,青皮是陈皮中很重要的一类,特指广东新会原种(未经嫁接)陈皮柑在农历10月采摘的青色果皮,经过十年以上自然陈化,具备疏肝利胆、养阴和血的特殊性味、功效。

作为陈皮中的一类,青皮尤其具有“陈久者良”、越陈越香的陈化价值;亦具有上乘的香气、口感和体感,更具有特定的养生功效。

辩证

青皮入方,始于大宋,历代医案中,青皮是“肝、胆二经”的常用之品。青皮疏肝散邪,通肝胆之气。肝气疏通,则“癖自不结”。

青皮与陈皮有什么不同呢?

若水堂认为,相比陈皮的“温燥化痰”之性,青皮“化而不燥”,要“阴柔”一些。如果有便秘、口干、燥热、食欲亢进、肝气郁结、多怒等“阴虚火旺”之相,应当使用青皮,行疏散肝邪、养阴和血之效。

青皮更善行气破滞,《丹溪方》记载了朱丹溪用青皮治疗“乳岩”(西医谓乳腺癌)的一个小单方:

青皮4钱(20克,大约是完整的5片青皮),用水400毫升,小火煎至150毫升,即可服用。每日一服。

 

若水堂认为,传统医学对乳岩(乳腺癌)的辩证,常以“肝郁痰凝”、“气血瘀滞”入手、并以“疏肝理气”论治:

肝藏血。女子以养血为主。从月事、妊娠、生产、哺乳,莫不仰赖气血之充盈调和。青皮“疏利肝邪”,可祛邪存正,调和营卫。

青皮入肝、胆二经,疏通肝胆之邪;入脾、肺二经,化痰理气、破滞、破“积聚”,最难得的是行而不燥、养阴益血。

经过若水堂百年来的不断验证,青皮单方煮饮,是安全简便的养生小方。而上乘道地的青皮,可说是“药、食、茶”三位一体,不仅功效确切,还是上乘的茶饮。

求真

 

青皮既这样有用,为什么如今药方中用的不多?只因“不易得真”。市场上鱼龙混杂,道地精准、上乘的新会年份青皮稀缺而昂贵,大夫们多“不敢擅用”。

首先,青皮的采摘期需要非常精准,采摘太早,只是小青柑,油分和有效物质尚未发育好;采摘晚了,则成了二红皮,药性从青皮特有的“沉而降”,变成了二红皮的“浮而升”,往上焦走了,无法“沉、降”到肝、胆二经。

一年中,真正适合采摘青皮的最佳时间只有几天而已。

其次,青皮性寒微苦、“沉而降”,入药或茶饮,必须陈化10年以上方能有更好功效,也让“寒性”转化至比较柔和;相比之下,陈皮上市之前只需陈化3-5年,所以青皮上市前的陈化成本更高。

最重要的,传统上的青皮必须来源于新会陈皮的原始品种,可近年来,为追求产量,一般柑农大量采用“嫁接”育苗,这也导致青皮的基因发生一定改变。

若水堂几十年来坚守母树原种育苗,保留了新会陈皮的母本基因和养生功效;从种植、繁育、采摘、陈化等环节皆由经验老道的药农严格把控,品质受到很多藏家和杏林名家首肯。

 

若水堂陈皮(广东新会陈皮百年商号,已有140年历史),早年曾被霍英东先生称为“比黄金还要珍贵的陈皮”。其道地性的“母树原种”陈皮受到藏家认可。 

(若水堂青皮亦可作为日常茶饮养生饮用,口感上乘。比如2010年梅江 青皮,采摘于2010年11月初,“青气极盛”之时,天然生晒、自然陈化至今。全无“阴寒之气”,口感甘甜醇香,适合日常养生饮用。)

 

相关文章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