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拿了多个省级示范校荣誉, 杭州这所小学的数字化是如何炼成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7-07

杭州市春晖小学,成立于2018年,与隔壁有着百年校史的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创办于1907年)相比,它还处于“婴儿期”。就是这样一所建校7年的年轻小学,每年要接待国内外100多次数字化交流参访,已经成了同行眼里校园数字化建设领域的“老师傅”。

过去3年里,杭州市春晖小学获得了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学校、浙江省人工智能应用教育试点学校、浙江省数字教育试点学校、杭州市数字教育创新(标杆)学校等荣誉,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校长田冰冰对于数字化的信仰与决心。

2018年,当时刚成立的杭州市春晖小学面临开学没有校长的尴尬局面,机缘巧合之后,田冰冰接下了这个“重担”。在这之前,田冰冰在重庆巴蜀小学集团已工作13年,只身来到杭州,接手春晖小学,对她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年轻意味着没有底蕴,但年轻的优势是一切都可以从头再来,杭州市春晖小学的数字化就是一张白纸,田冰冰想要把没有历史包袱的春晖小学建成“数字化原生”学校。

“技术的发展进步无法阻挡,唯有拥抱,这就是我的数字化信仰由来。用数字化平台很复杂,不用会更复杂。要让数字化和呼吸一样重要,也像呼吸一样自然。” 田冰冰坚信数字化的一小步,也可以解决学校管理运营当中的大问题。

图:杭州市春晖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校长田冰冰

田冰冰的数字化“搭子”

想法再好,也要有人去执行落地。对于新学校的数字化建设,田冰冰把搭建团队、找到合适的人作为首要工作。她并没有把目光局限于校内,而是把合作企业、三方伙伴、教育局主管部门等都作为数字化建设的“搭子“进行协同匹配。

经过6年多的探索和建设,杭州市春晖小学形成了“自主研发+三方合作+区域统建”的数字化建设方式,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师生评价、后勤安保、物业管理、家校共育等场景实现全面数字化,并总结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和方法。

数字化是校长的事,顶层设计要先想清楚

“城市小学的数字化改革,应该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然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广纳资源协同共建,走出一条共建集团数字化改革的道路。”这是田冰冰和团队这些年积累的宝贵认知。

“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必须有顶层设计,技术不是主要难题,组织制度创新重于技术创新,观念升级引领技术升级,方法和规则的改变远胜技术的改变。”田冰冰认为思维方式要先于技术,她还把“数字化引领和推动是春晖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和首要战略”这一条内容写进了春晖小学数字化建设总纲领,从而在顶层设计上明确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和地位。

在顶层设计之下,充分授权,让大家放手去干。为此,田冰冰设计了项目责任制的方式,让分管副校长同时主抓各自所在业务的数字化推进。春晖小学提出了“全域智治”的总目标,对集团化办学机制、组织架构、方式流程、手段工具进行全方位重塑。

分管学科工作的副校长来婉萍给我们介绍了“教师画像”的例子,以往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靠印象和经验,还有一些可以证明的纸质证书。现在则是在钉钉上用一张更完整的数字化画像来呈现教师的工作和特点。这张画像的数据由老师线下听评课、课堂教学、论文发表、活动参与、所获奖项荣誉等方面构成,经过系统综合处理后,通过数据大屏的方式呈现。

“这个立体的画像对于老师个人来说,能更全面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管理角度看,这种数字化的呈现方式方便学校对老师进行考核评优,让学校能从全局去看教师人才储备情况,哪些方面的人才弱一点,就可以补上去。也让学校能够真正实现对教师的‘因材施教’。”来婉萍介绍,比如教语文的郑老师,在课题研究、课程创新和班级引领等方面的分数突出,大大高出平均值,但在管理服务力得分较低,结合这些特点和个人意愿,就可以更好地为教师谋划职业发展路径这种借助数字化实现的“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也让春晖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应聘者多是来自985、211院校的研究生。

老师画像:数字化方式呈现老师的优势和欠缺之处

图:老师平时发表的论文、社会实践、参赛荣誉等作为画像数据来源之一

小步快跑,不必精于起点,志在敏捷迭代

“速度有时候比质量重要,我们要向互联网企业做产品的方式学习,不要等到产品完美了才推出去,要在使用中不断迭代。”这是田冰冰对于校园数字化建设的另一个理解认知。

分管后勤物业的副校长傅志强介绍了获得公安部点赞推广的“学生接送”场景的数字化建设。学生接送场景最大的痛点是把家长和孩子快速匹配,让双方能最快地对接上,把校门口的拥堵降到最低,为此,春晖小学开创了开放地下车库方便家长接送。

“即使开放地下车库,家长依然还是无法快速找到自己孩子,地下有40多个接送点位,1900多名学生同时下课必然会产生找人难、易拥堵的情况,通过错峰放学解决了一部分问题,再通过‘火车站大屏模式’进行提醒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家长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哪个班在哪个固定点位。”傅志强介绍。

随着课后服务“三点半课堂”的推出,新的问题出现了,课后服务是兴趣班,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和年级,并且下课的时间不是完全固定,家长来接送孩子的时间也不一定集中,原来固定点位接人的方式就不适用了。

“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升级迭代,我们现在采用软硬件结合‘一生一卡’的方式,家长进校经过门口魔点人脸识别时或者用钉钉扫二维码,手机上就会推出一条消息告诉他孩子在什么位置。这背后是用钉钉搭建的一套表单系统在起作用,我们把每个兴趣班、每天放学之后在什么点位提前输入到钉钉系统进行绑定,扫码输入学生名字就可以跳出接送点位,这种类似打车软件的方式实现双方快速对接匹配,安全高效地解决了学生接送易拥堵的难题。”傅志强表示,也许未来还会升级,快速尝试不断迭代至关重要。

图:春晖小学“学生接送”场景扫码精准匹配点位

春晖小学教育集团CIO、常务副校长杨海庆,负责学校整体层面的数字化统筹推进工作,参与建设了学校几乎所有重大数字化项目。他认为,小步快跑关键要从小场景入手,快速试错,在能力范围内,推出马上能解决日常问题的数字化应用。

比如学生出门条场景,全校有1900多名学生,每天都有一定比例的中途离校学生,以前的方式也是用纸质登记。怎么样把班主任、家长、学生、安保这些人员串联在一个系统里,让他们之间不需要用电话联系确认,并让学生出门更加方便、安全呢?

杨海庆用钉钉平台搭建了一个“出门条应用”。老师在手机发起一个中途离校出门申请,通过选择或填写有关信息后,这个流程会到门卫手机上,校门口放行的时候,门卫拿起手机拍下学生离校影像上传到出门条应用系统里。

“这样一来,这个出门条的信息是立体多维的,我可以看到是谁来接的孩子,父母还是爷爷奶奶?穿什么颜色衣服?家长在手机看到这些信息之后会更加放心,整个离校出门过程也更加安全可追溯。”杨海庆在手机上演示了学生中途离校的过程。

图:春晖小学出门条场景的数字化展示和统计

自主研发与借助外力结合

以上这些场景的数字化不需要学校额外花钱自己就能在钉钉上实现,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场景则需要借助外部资源,田冰冰认为要善于借助外力,但学校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深度参与。

“没有一套现成的系统能够让所有学校通用,有的是集团化办学,有的是九年制,有的是多校区,每个学校的情况都不一样,就算要用外部专业的数字化系统,我们自己也要深度参与进去提出改造建议。” 田冰冰把这种方式总结为“自主研发+外部资源” 模式。

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丁璐滨给我们介绍了自主开发的校内“无废”交易平台的例子。春晖小学是全国无废公众教育试点学校,校内垃圾分类回收是无废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还倡导学生把家里不用的闲置物品带来学校交易。为此,在钉钉上自己开发了一个类似“咸鱼”的校内版二手物品平台。

学生在家给物品拍照上传,并自行定价,其他学生在平台上看到后便可使用校内通用的虚拟货币“晖币”进行交易。同时,售卖物品的学生可以得到晖币,这些晖币还可以在春晖的线上超市购买纸笔、文化衫、电影票兑换券等实体或虚拟物品。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把无废行为日常化,人人可参与。

图:春晖小学学校内版“咸鱼”二手物品交易系统

图:学生把闲置物品带到学校交易中心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的建设则是一个自主开发+外部合作的数字化案例。2018年确定要做的时候,学校自己搭建了统计表格,以“乐评嘉年华”的方式集中时间段来记录评价学生的表现,整个过程并没有完全数字化,多个环节依然需要老师手工来记录,对于老师的负担较重。

2019 学年,学校采购了专业的服务平台来完成学生评价报告,由于缺少个性化定制功能,2020年开始基于钉钉平台自主研发“掌上春晖”平台,按需设计不同维度的评价条目,更精准地实现多样化可视化的呈现,但随着评价指标越来越多,表达相对抽象,很难被看懂。

于是,2021学年,春晖小学又回归到自主研发的方式,但在过程中遇到数据采集打通的问题,并且评估下来,学校无法自己攻克技术难题,最终选择了自主研发外加第三方产品的方式呈现。

最近几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已经迭代到5.0版本,现在是以钉钉为统一底座,结合第三方伙伴的产品能力,以数据大屏的方式呈现学生综合素质。以往只有考试分数,获奖荣誉等少数评价维度,现在则涵盖了日常行为、社会实践、体育锻炼、无废行为、身心健康、志愿服务等维度的数据,能更全面地展示兴趣和特长,为学生弥补不足和未来发展提供指导。

“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做数字化要巧用外力,学校可以小步快跑,借用钉钉这样的平台,免费搭建起各类小场景的数字化。涉及深度复杂的应用,可以请专业公司来合作开发,远比自己招人投入要合算。”田冰冰介绍。

学生画像:数字化方式更全面展示学生兴趣和特长

图:学生日常表现和所获成绩荣誉等方面的数字化记录,为学生画像提供数据来源

如今的杭州市春晖小学开始了集团化办学之路,杭州市西兴实验小学、杭州市科创小学先后加入了春小学集团。随着管理范围和人数的增加,田冰冰愈发感受到数字化的重要性。

以老师领用物品和财务报销场景为例,以前要排队等她来校区签字,现在老师只要在手机上通过钉钉发起审批流程,提交需求和票据即可。“浙江省有‘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我们更进一步,老师提交完审批后,财务人员会上门收取报销凭证票据,实现了让老师‘最多跑0次’的效果。”田冰冰介绍,在春晖小学,诸如此类的数字化场景有200多个。

回顾春晖小学在数字化建设上取得的成果,和田冰冰勇于探索、不安于现状的性格分不开。30年前,田冰冰毕业走出校园,“爱折腾”的性格推着她走出家乡、离开重庆来到杭州,也一步步地把春晖小学的数字化推向更远更深处。

自2018年建校以来,春晖小学在校园数字化建设这条路上已经走过6年多的时间,在田冰冰的构想里,春晖小学数字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 AI技术变革滚滚而来,田冰冰的态度依然是继续“折腾”。

“拥抱AI技术,始终相信人工经验,先打破平衡,再建设新的平衡,做一个积极学习的小学生,促进人工智能助力学校变革,建设现代化小学教育集团新样态。 ”田冰冰对于拥抱新技术变革没有任何犹豫。

AI时代,田冰冰又看到了数字化新的可能性,春晖小学数字化建设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然开启。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