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与国货意识的觉醒,中国化妆品市场迎来结构性变革,国货品牌凭借差异化定位与技术创新,逐步打破国际品牌长期垄断的格局。在此背景下,6月27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披露植物医生主板IPO申请获受理,中信证券担任保荐机构,该公司拟募资9.98亿元,冲刺“A股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其资本化进程引发市场对美妆单品牌店模式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家在化妆品行业深耕31年的企业,植物医生的发展轨迹颇具代表性。其始终聚焦“植物医生”单一品牌,以“高山植物,纯净美肌”为核心定位,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开辟出“中国品牌、中国成分”的差异化赛道。这种对品牌理念的长期坚守,使其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清晰的认知标签,成为高山植物护肤领域的标志性企业。
从产品矩阵来看,植物医生的布局呈现出鲜明的“高山植物”特色。其旗下拥有“石斛兰紧致淡纹”“积雪草舒缓特护”“紫灵芝多效驻颜”“冬虫夏草焕活奢养”“青刺果轻敏保湿修护”“高山松茸鲜活盈亮”和“黑松露赋活新生”等多个系列,覆盖水乳膏霜、精华及精华油、面膜等全品类护肤产品。这种以特定植物成分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既强化了品牌的专业形象,又能满足不同肤质、不同护肤需求的消费群体,形成了对市场的广泛覆盖。
财务数据显示,植物医生在业绩表现上展现出稳健增长的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11,719.18万元、215,108.84万元和215,571.71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5,803.93万元、22,970.73万元和24,300.01万元,三年间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4.00%。持续盈利且增速稳健的业绩曲线,反映出其在渠道管理、成本控制与市场拓展方面的扎实功底,也为其资本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源植物医生招股书
在渠道布局上,植物医生的单品牌店模式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末,其线下连锁门店总数达4,328家,其中授权专卖店3,830家、直营终端门店498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密集销售网络。这一规模优势使其获得权威机构的认可,2023年11月,Euromonitor为其颁布“全球领先的单品牌护肤品专卖店”认证;2022和2023年,公司连续入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生活服务业连锁企业TOP100”,在美容美体行业排名第二,若仅统计化妆品企业,则位列第一,凸显出其在连锁经营领域的行业代表性。
值得注意的是,植物医生在线上渠道的拓展同样可圈可点。通过“小植商城”新零售模式实现线下流量向线上的转化,并在京东、天猫、抖音、快手等主流电商平台完成布局。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力,使其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据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数据,按2024年度全渠道零售额计算,植物医生位列中国单品牌化妆品店第一名,2024年10月,Euromonitor再为其颁发“全球领先的植萃护肤品牌”认证,进一步印证了其在植萃护肤领域的全球影响力。
研发实力是植物医生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为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公司构建了“一个中心,五大基地”的研发架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设立的中科昆植植物医生研发中心负责基础研究与新品研发,昆明、北京、广州、东京及与江南大学合作的五大基地则分别聚焦活性原料、配方工艺、临床研究等领域。截至2025年5月31日,其已累计获得专利212项,其中发明专利59项。2022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7,377.39万元、7,587.63万元和6,633.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保持在3%以上,这种持续投入确保了其产品在功效与安全性上的竞争力。
图源植物医生招股书
植物医生的31年发展历程,既是一部国货美妆品牌的成长史,也是单品牌店模式在中国市场从探索到成熟的缩影。其以高山植物为差异化切入点,通过全渠道布局、持续研发投入与精细化运营,在竞争激烈的化妆品市场站稳脚跟。
若此次IPO顺利推进,植物医生不仅将成为“A股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更有望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资本化样本,推动更多国货品牌在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将有机会接触到更具科技含量与文化内涵的国产护肤产品;对于行业而言,则标志着中国美妆单品牌店模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