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牵头建设融合IoT与区块链技术的SaaS化RWA交易基础设施平台,RWA产业迎来“基础设施革命”,香港定位全球技术枢纽
RWA 产业迎来“基础设施革命”,香港定位全球技术枢纽
2025年7月30日,“全球RWA数据产业大会香港站暨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香港数码港隆重召开。大会上,联盟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峰博士代表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正式发布《RWA交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宣布联盟将牵头构建全球首个标准化RWA投资基础设施平台。该平台将以SaaS模式服务行业各类RWA项目上链与交易,通过“云-边-链-端”四层融合架构深度融合物联网(IoT)与区块链技术,解决RWA资产真实性验证、合规监管及跨境流通效率等核心痛点,为2030年预计超过16万亿美元规模的RWA市场提供底层支撑。
作为全球首个聚焦RWA交易基础设施的系统性规划,此次发布标志着RWA“概念探索”迈向“规模化落地”的关键一步,香港也将由此确立全球RWA交易基础设施枢纽地位。联盟秘书长窦俊在会上指出,当前RWA2.0阶段聚焦金融产品代币化,而未来RWA3.0将推动实物资产全面上链,“基础设施是实现这一跨越的核心引擎”。此次发布的基础设施规划直指行业痛点:通过中科智城百万级物联网设备接入技术实时采集资产数据,结合跨链区块链平台实现可信存证,叠加AI Agent自动化服务,构建“资产筛选-尽调-上链-交易-结算”全流程解决方案。这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物联网+区块链+AI+跨境结算”的生态协同,将为全球RWA项目提供“即插即用”的基础设施服务,实现“从资产筛选到流通交易”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全流程运营保障能力。
从技术架构到应用场景,解码RWA基础设施的“香港方案”
行业背景:RWA产业迎来“刚需时刻”,基础设施成破局关键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加速,RWA(Real-World Assets)代币化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Web3的核心赛道。然而,行业普遍面临三大挑战:一是资产真实性难以验证,传统尽调依赖人工,周期长、成本高;二是跨境交易结算效率低下,资金流转需经过多家中介,耗时且手续费高昂;三是合规性与技术兼容性不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块链平台难以互通,数据跨境流动存在监管障碍。
袁峰博士在会上直言:“过去许多区块链应用拿掉区块链照样可行,但RWA必须以区块链为信任基础。”他强调,IoT与区块链的融合是解决RWA核心痛点的“钥匙”——物联网实现物理资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区块链确保数据可信存证与不可篡改,二者结合可构建“资产-数据-信任”的闭环。
核心规划:SaaS化平台+四层架构,构建RWA“高速公路”
根据发布的《RWA交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联盟将牵头建设的RWA投资基础设施平台采用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面向全球RWA项目方、金融机构、监管机构提供标准化技术服务,降低项目开发与接入成本。其核心在于“云-边-链-端”四层融合架构,各层功能与技术支撑如下:
“端”层:百万级物联网设备接入,实时掌握资产动态
依托中科智城(广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物联网技术,支持百万级物联网设备接入,覆盖能源、物流、农业等多领域资产。通过这些传感器、智能终端等IoT设备实时采集资产状态数据(如设备运行参数、环境数据、地理位置等),解决“资产是否真实存在、状态是否可控”的底层问题。
“边”层:边缘计算预处理,实现数据实时可用
在靠近物联网设备侧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如设备运行参数、环境数据)进行筛选、清洗与加密等实时预处理与分析,仅将关键信息加密传输至云端,大幅降低数据传输带宽与延迟。该技术已在国内最大的智慧灯杆基础设施平台应用,降低云端数据处理压力,并确保数据时效性。
“链”层:跨链对接+政府公信力平台,确保合规可信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资产代币化可信存证、规则执行与跨链合规。支持多链架构与跨链对接,可接入具有政府公信力的区块链平台。内置合规合约模版,降低项目合规成本。通过零知识证明技术实现数据隐私计算,满足跨境数据流动监管要求。
“云”层:全生命周期管理+AI Agent,提升运营效率
提供数据存储、智能合约部署、AI Agent服务等核心功能,支持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从筛选、评估、发行到交易、清结算),并开放API接口供第三方应用接入。开发面向RWA场景的AI Agent自动化工具,支持IoT设备预测性运维、智能合约生成、风险预警分析等功能。
关键功能:从可信存证到AI赋能,打造全流程解决方案
规划明确,该基础设施平台将重点突破三大核心功能:
资产真实性与可信度保障
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区块链可信存证”,实现资产数据从产生到上链的全链路可追溯。例如,农业资产可通过土壤湿度传感器、无人机巡检设备实时采集生长数据;工业设备可接入振动、温度传感器监测运行状态;路侧智慧灯杆挂载各类感知设备采集道路实时数据,这些数据经边缘计算处理后上链,投资者可通过平台实时查看资产状态,解决“资产是否正常、收成是否真实”等现实问题。
跨境交易结算支持
依托技术团队在跨境数据流动与资金结算领域的技术积累(如参与中国人民银行跨境贸易区块链平台建设),实现不同司法管辖区的资产跨链交易与实时结算。平台支持多种合规数字货币与法币兑换,大幅降低跨境交易的时间与成本。
AI Agent自动化服务
集成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面向RWA场景的AI Agent,可自动完成资产筛选、风险评估、智能合约生成等任务。例如,通过AI算法自动比对物联网数据与行业基准,将传统月级尽调压缩至天级;AI Agent可根据物联网数据自动评估资产价值波动风险,并向投资者推送预警信息。
专家观点:技术成熟度与生态协同成成功关键
袁峰博士指出:“RWA基础设施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整合能力。”他认为,该平台融合的物联网技术已在智慧灯杆和城市物联网等场景经过十年以上验证,区块链技术也参与过国家级综合试点和特色试点项目,成熟技术的组合应用可大幅降低落地风险。这些技术单独看都是“老基建”,但组合起来解决了RWA的“新问题”。
窦俊秘书长强调,当前RWA2.0阶段聚焦金融产品代币化,而未来RWA3.0将推动实物资产(如房地产、大宗商品、艺术品)全面上链,“预计2030年全球RWA市场规模将达16万亿美元,基础设施需提前布局”。他透露,联盟已与香港金融管理局、证监会等监管机构沟通,计划将平台纳入香港Web3监管沙盒,探索合规创新路径。
香港加速构建RWA全球枢纽,行业协同开启万亿市场
此次《RWA交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发布,不仅为全球RWA产业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技术方案,更彰显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Web3领域的战略布局。RWA产业涉及技术、金融、监管的深度融合,联盟呼吁,产业链各方(技术提供方、金融机构、监管机构、资产方)应加强协同,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标准制定,推动RWA从“概念试点”走向“规模化应用”。
通过技术赋能实现——用物联网让资产“说话”,用区块链让数据“可信”,用AI让服务“智能”,最终让全球资产流动更高效、更普惠。随着香港RWA全球产业联盟的成立与基础设施规划的落地,一个连接东西方、融合传统与创新的RWA生态正加速形成。香港正逐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RWA全球枢纽,为全球资产数字化转型注入“香港动力”。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