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陕西省省级辅导员工作室——西安理工大学阳光工作室于今年5月组建了“丝路同心”社会实践队和“籽心团”志愿服务队两支队伍。先后赴西安、宝鸡、兰州等地,深入基层,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及其融入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实证调研。
馆藏寻根:文物里的民族交融密码。实践队深度聚焦馆藏特色文物,精准提炼其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密码。通过以小见大,生动讲述多元统一、血脉相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深刻揭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与强大凝聚力。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何家村窖藏,队员们凝视着精美的金银器,仿佛穿越回盛唐,感受着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在大唐西市博物馆,通过遗址遗迹和琳琅满目的异域商品遗存,队员们深刻理解了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商旅云集、货殖流通的盛况,以及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共生共荣的历史图景;在中国青铜器博物院,队员们驻足在何尊前,“宅兹中国”的铭文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中国”概念的源远流长与国家形态的最初凝聚;在甘肃省博物馆,队员们看到“丝路咽喉”甘肃汇聚的多元文明瑰宝——异域货币、彩陶艺术、驿使图像等,实物印证了东西方物质与精神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科技破壁:数字博物馆让历史“活”起来。实践队员运用AR/VR、AI等技术,深度激活陕西、甘肃、新疆等地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馆藏资源,生动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历史篇章。打造“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构建沉浸式、可交互的叙事空间,让大众从历史的聆听者变为探索的参与者,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壮阔历程。
实践育人:共同体意识浸润校园课堂。实践队走进周边中小学、大学社区活动,依托“文化润疆”工程,走进民族地区“红领巾”小课堂等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可触可感可用的实体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直观体悟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深化情感认同,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安理工大学阳光工作室是陕西省率先组建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研究机构,首批省级辅导员工作室。近年来,工作室深耕民族团结教育,孵化出省级辅导员精品项目多项。未来,工作室将持续发挥高校实践育人作用,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