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藤蔓式”育才:山区县破解跨境电商人才困局的突围之路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5-08-14

在浙江衢州,5个县(市、区)均属“山区23县”,人才基础薄弱、院校资源有限,“用工难”曾是跨境电商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当地以“藤蔓式”思维构建人才体系,通过内育外引的“组合拳”,让跨境电商人才根系不断延伸。2021年以来开展跨境电商活动600余场,受益人数超13万人(次),带动全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年均增速超105%,走出了一条山区县人才破局的特色路径。

借势攀高:让域外人才“为我所用”

“与其被动等人才来,不如主动出去找。”衢州的引才思路带着山区城市特有的务实。他们把目光投向省外,组队赴河南等地,与多所高校对接,通过“订单班”“岗学交替”等模式,建起常态化人才输送通道。首届“衢豫跨境电商人才双选会”上,44名河南籍学生与本地企业签约,解了用工燃眉之急。

针对“招工难、留人难”的共性难题,衢州还在杭州、郑州等地搭建“人才飞地”,形成“企业在内,团队在外”的错位布局。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灵活模式,让山区企业也能借力一线城市的人才资源。

扎根生长:让本土人才“枝繁叶茂”

人才培育如同藤蔓扎根,需要多元土壤。衢州把跨境电商培训纳入项目制清单,依托社会机构、行业协会,通过孵化班、沙龙等形式,让企业职员、待业人员都能接触电商技能。针对不同群体,培训既有普惠性的基础课程,也有面向企业高管的“精英班”,还有企业实训基地的“手把手”教学,形成“育才-用才-留才”的闭环。

本地院校也加入“育苗”行列,增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和课程,探索“2+1”“3+1”学制,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轨产业需求。如今,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取证超千人,企业实训基地年培训百余人次,人才“造血”能力持续增强。

合力固基:让人才生态“藤蔓相缠”

人才体系的健壮,离不开政策与平台的支撑。衢州市县联动出台专项政策,对开设相关专业、培育直播人才、建设实训基地的主体给予支持;与在杭高校、商协会合作,形成特色人才职业技能标准,提升研究能级。

为让人才与岗位精准对接,当地建起用工需求“晴雨表”,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劳务夜市”等渠道,年均输送专业人才2000余人。更将目光投向海外,建立“丝路学院”,为跨境业务储备多语种技术人才。

如今,衢州的“藤蔓式”人才体系已见成效:跨区域高校联盟、常态化培训平台、精准化用才通道交织成网。接下来,当地还将拓展“人才飞地”、举办人才赛事,让这株人才藤蔓在山区县的土壤里继续延伸,结出更多跨境电商发展的硕果。

通讯员:夏月芳、李晓丽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