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金县的孩子们踏入沈师傅食品有限公司的大门时,他们或许没想到,一颗寻常鸡蛋能在眼前上演如此奇妙的 “变形记”。这场以 “探秘鸡蛋干” 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食品工业的神秘大门,让科学原理、环保理念与人文温情,都藏在了一块 Q 弹的鸡蛋干里。
从父爱里长出的创新故事
研学的第一站,“鸡蛋干诞生记” 展厅里的故事就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讲解员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讲述创始人 “沈爷爷” 为挑食的女儿研发鸡蛋干的经历:8 年时间里,上千次调整配方,从鸡蛋的新鲜度把控到工艺温度的调试,每一步都藏着父亲的执着。“原来不是所有发明都来自实验室,家里的餐桌也能诞生新食物!” 学生扎西的笔记本上,认真记下了这句话。
这份源于家庭的初心,让孩子们对 “鸡蛋干” 有了不一样的情感。当听到 “沈爷爷” 为了让女儿吃够营养,连出差都带着实验器材时,几个孩子小声讨论起自己父母为挑食的自己做过的美食,展厅里的空气仿佛都染上了温暖的味道。
透明车间里的 “科学密码”
穿过写着 “眼见为实” 的玻璃走廊,生产线成了最生动的教科书。机械臂精准抓取鸡蛋的样子,像在跳一支整齐的舞蹈;低温成型车间里,鸡蛋液在模具中慢慢 “变身”,让孩子们明白了 “耐心才能出好味”。
“为什么铺鹅卵石防鼠?”“多少天的鸡蛋是最新鲜的?”、“蛋壳的用途”等,…… 一个个知识点,随着生产线的运转悄悄钻进脑海。当看到屋顶的太阳能光伏板时,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鸡蛋干的生产,还藏着阳光的能量!”
画笔里的 “研学收获”
美食厅的品尝环节,成了检验知识的 “甜蜜考场”。高蛋白鸡蛋干的细腻、经典款的醇厚,让孩子们忍不住对比:“这个蛋白质含量高,适合长身体!”“那个没有添加剂,更健康!” 学生拉姆边吃边说:“原来健康的食物也能这么好吃,以后我要少吃零食,多吃有营养的!”
最后的绘画环节,成了想象力的狂欢。有人画 “鸡蛋干小火箭”,说要带着这份美味飞向太空;有人画 “绿色工厂”,太阳能板和污水处理池是最显眼的标志;还有人把 “沈爷爷” 的故事画成连环画,旁边写着 “坚持就能成功”。带队老师看着这些画作,感慨道:“孩子们画的不只是鸡蛋干,更是他们对科学、环保和爱的理解。”
这场研学之旅,让鸡蛋干不再只是货架上的食品。它是父爱的结晶,是科技的成果,更是环保的使者。当孩子们带着画纸和满满的收获离开时,心里播下的不仅是对美食的好奇,更是对创新的向往、对健康的重视,以及对责任的理解 —— 而这些,正是研学旅行最珍贵的 “味道”。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