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实体零售深陷同质化竞争泥潭,农产品产销对接仍存效率瓶颈,一场聚焦私域直播的行业盛会,为生鲜零售赛道注入了新的想象空间。8 月 27 日至 28 日,213 集市与中国供销合作社(喜供)在河北保定联合举办私域直播店长大会,这场被业内视为 “央企资源与市场活力深度耦合” 的合作,不仅标志着双方正式锚定私域直播赛道,更以清晰的战略规划与可落地的实操路径,为行业呈现了一套 “破解零售困局、助力乡村振兴” 的融合方案。
一、合作逻辑:“央企资源+私域平台” 的精准互补
从合作底层逻辑来看,此次联动的核心价值在于 “优势互补” 的精准匹配。作为数智驱动的生鲜私域复购赋能平台,213 集市深耕生鲜私域运营领域,既具备挖掘消费者需求、优化用户体验的市场敏感度,也积累了 AI 数字工具应用、门店流量转化的实战经验 —— 其此前推动生鲜品牌全球化、严选儿童可放心食用的生鲜食材的实践,已印证了其在产品筛选与私域用户运营上的能力。
而中国供销合作社(喜供)作为央企背景主体,不仅承载着 “服务三农、保障民生” 的使命,更手握覆盖全国的供应链网络、“供销严选” 的产品公信力,以及冷链物流、前置仓云仓等硬核基础设施资源。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了 “市场端精准运营 + 供给端稳定保障” 的闭环。
二、战略落地:从目标设定到路径拆解的清晰规划
大会传递的战略规划,进一步凸显了合作的前瞻性与落地性。213 集市董事会董事徐义民提出的 “优质农产品 + 私域直播” 模式,直指农产品 “出山难、卖价低” 与实体门店 “客流少、盈利弱” 的双重痛点;
中国供销合作社(喜供)代表明确的 “六大共享” 体系(全国直播、供应链、全品牌、全品类、前置仓云仓、冷链物流)与 “1000 天直播百亿计划”,则为合作设定了可量化的目标与支撑体系。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213 集市副总裁董星图提出的 “未来生意三大方向”:做 “附近” 的生意(从卖货转向服务)、做 “搭伙” 的生意(流量叠加与成本分摊)、做 “减少浪费” 的生意(AI 挖潜后仓利润),这三大方向精准切中了当下零售行业的核心矛盾,既符合国家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也为中小门店提供了低门槛、高适配的转型路径。
从行业影响维度看,此次合作的意义远不止于两家企业的联动。一方面,其 “供销基因 + 私域平台” 的模式,为农产品数字化销售提供了新范式 —— 通过私域直播的强互动性与高复购率,既能让优质农产品直连消费者,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也能通过 “直播 + 社区服务” 的形式,提升农产品的品牌附加值;另一方面,213集市针对实体门店的赋能体系(拓客引流、直播间转化、会员日策划、供应链优化 + 消费补贴),为传统零售门店提供了 “轻量化转型” 的可能,避免了中小商家因资金、技术不足而难以入局数字化的困境。
大会次日开展的私域直播店长培训,更是将 “战略” 转化为 “实操” 的关键一步,从 “启航筑基” 到 “深耕致远” 的四阶段路径,让参会店长清晰掌握了从 0 到 1 启动私域直播的全流程,为后续合作落地奠定了基础。
三、行业价值与未来展望:长期价值需 “共识转化为持续行动”
当然,这场合作的长期价值仍需时间检验。“1000 天直播百亿计划” 的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供应链效率的持续优化、私域流量的精准运营、门店服务能力的同步提升等多重因素;“六大共享” 体系的落地效果,也需要在不同区域、不同规模门店的实践中不断调整适配。
但不可否认的是,213 集市与中国供销合作社(喜供)的此次合作,为行业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样本 —— 它证明了 “央企的资源优势” 与 “民企的创新活力” 可以通过精准的模式设计形成合力;也让市场看到,私域直播并非单纯的 “卖货工具”,而是能够串联起 “农产品上行、门店转型、民生服务” 的生态型载体。
对于生鲜零售行业而言,这场大会或许只是一个起点。随着更多企业探索 “资源整合 + 数字化运营” 的路径,随着私域直播在农产品销售、社区服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未来或许会有更多 “乡村振兴 + 零售升级” 的融合方案涌现。而 213 集市与中国供销合作社(喜供)能否在这条赛道上持续领跑,关键在于能否将此次大会的 “共识” 转化为长期的 “行动”,能否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合作模式,真正实现 “让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 的初心,同时为实体门店创造可持续的盈利空间。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