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2025年智慧港口大会在山东青岛召开,海康威视携起重机专用监控设备、皮带机智能监测设备及港口数字孪生系统等亮相,为港口运营中的效率、运维、调度等核心痛点提供创新技术方案。
起重机场景
专用产品破解作业痛点,筑牢安全高效防线
港机作为码头货物装卸的主力军,长期面临强振动干扰、“人机交叉”风险、高盐雾侵蚀等难题,制约作业安全与效率。此次海康威视展出的多款港机专用产品,针对性突破这些瓶颈:
抗振防抖筒机:凭借抗振、消振、隔振三重防振技术,就像给镜头装了“稳定器”,剧烈晃动时仍能输出稳定清晰的画面,再配合 316L 不锈钢防腐蚀外壳,轻松应对海边盐雾侵蚀。
吊具专用相机:场桥作业中吊具抓放箱碰撞冲击大,通过内部弹性阻尼设计实现50g高强度冲击防护,有效应对装卸过程中的碰撞风险。
门机自稳定相机:不仅解决了传统相机在门机变幅运动时视野偏移的问题,更搭载了大模型移动周界算法,能在高空自动识别闯入危险区域的人员,为港机远程操控筑起“智能安全屏障”。
雷视融合避障单元:可在30米内分级布防,自定义预警防区、减速防区、刹车防区,实现高精度目标级报警,清晰展示报警信息。通过AI视觉与雷达的融合,有效过滤雷达误报。产品支持多重强防腐认证,满足港口应用场景需求。
皮带机智能巡检场景
专项技术革新巡检模式,告别粉尘运维难题
散货码头在煤炭、矿石等货物装卸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粉尘,既导致传统监控画面失效,又增加皮带机、堆取料机等设备的故障隐患,人工巡检不仅强度大,还存在隐患发现滞后的问题。海康威视通过几类核心技术,改变这一现状:
声振温多维度监测系统:如同给设备装上“听诊器”与“体温计”,通过布设传感设备,实时采集设备的振动频率、温度变化及异常声响数据,结合 AI 算法精准分析运行状态,实现故障早期预警,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的生产中断。
全覆盖式光纤听诊方案:光纤沿皮带架布设,能全天候“侦听”托辊运行的声音;搭配智能分析主机,一旦捕捉到托辊磨损、损坏的异常声响,会立刻报警,还能在管理平台标注出故障位置,同时联动现场视频复核,让隐藏的托辊隐患及时被发现,提高皮带托辊运维巡检效率,减少皮带机因托辊问题停机的情况。
自清洁摄像机:针对粉尘污染难题,推出了风帘型与储水型两款产品——风帘型通过搭载“暗通道透尘视觉算法”,即便镜头附着薄尘,也能通过算法还原清晰画面;更有“旋风除尘技术”加持,通过螺旋风道分离空气中的杂质,形成高速气帘吹走视窗灰尘,真正实现设备“免维护”。另有储水型自带水箱与雨刮,一周喷一次,三年免维护。
港口数字孪生
构建港口全要素 "虚实映射" 操作系统
如果说港机、散货的解决方案是“单点突破”,那海康威视的港口数字孪生平台则实现了“全局升级”。通过1:1精准映射港区物理空间,融合视频、业务、感知数据,让港口管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决策”。
大会展出的数字孪生平台,基于三维建模技术,高精度还原港区泊位、堆场等所有设施及设备实时状态,实现“虚实同源”;通过“三维模型+实时视频”无缝叠加,支持自由视角切换与漫游巡检,360度掌控作业过程;作为“决策助手”,其安全态势管控平台与生产经营驾驶舱,结合AI算法实现主动预警,整合关键数据助力调度优化。使港口管理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提升整体效率,减少安全隐患。
从港机单机的智能升级,到散货码头的巡检革新,再到全港区的数字孪生管理,海康威视正通过“感知+AI+孪生”的技术路径,推动港口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随着智慧港口建设加速,海康威视将持续深耕场景需求,以更适配的技术方案,让港机吊装更精准、货物装卸更高效、管理决策更智能,为港口数字化转型升级注入“技术力量”。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