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让我们信心满满。”当太平洋建设创始人严介和说出这句话时,这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新疆深深扎根多年。2016年底,他们将总部从南京迁至乌鲁木齐,成为首家落户新疆的世界500强企业。如今,在新疆维 吾 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与太平洋建设成立30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回望这段历程,我们看到了一家民营企业与一个地区共同成长的生动篇章。
战略西迁:从长江之滨到天山脚下
2016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之际,太平洋建设作出了一个令业界瞩目的决定:将集团总部从长三角经济重镇南京,西迁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乌鲁木齐。
“集团将总部迁到新疆,既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响应,也是契合发展实际,将企业发展与新疆发展紧密相连。”太平洋建设董事局主席严昊道出了这一战略决策背后的深思。
这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一场深度融合。严介和对此有着更深层的理解:“作为一家本地企业,太平洋建设将充分发挥‘资源、智慧、资本’叠加优势,为新疆做好‘拿金牌的运动员’。”
近十年来,太平洋建设以乌鲁木齐为中心,业务覆盖全疆14个地州市,实现落地投资近千亿元,成为在疆落地投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营业收入最高的民营企业。
匠心铸造:从“金字招牌”到“口碑丰碑”
在乌鲁木齐河马泉新区,太平洋建设承建的道路交通项目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在阿克苏,他们打造的城市“绿肺”森林公园,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关键载体;在皮山县,恰斯干水库工程通过创新模式,既缓解了运行压力,又为高效节水农业奠定基础。
“安全第一、口碑第二、效益第三”,这不仅是太平洋建设的运营理念,更是他们在新疆践行的发展哲学。通过“零挂靠、零分包、零转包”,他们实现了建设进度快、质量好、成本低的目标,每年收到各地感谢信、表扬信和嘉奖令上百封。
严介和一直强调:“除了口碑,还是口碑!”在新疆这片热土上,太平洋建设用一个个精品工程,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丰碑。
智慧赋能:从传统建造到创新“智造”
从传统“建造”迈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的“智造”,太平洋建设完成了一场漂亮的转型升级。
他们创新采用“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实现从“基础设施建设1.0”向“城市化综合运营2.0、3.0”的战略转型。通过推行“智慧工地”建设,将物联网、人工智能、BIM等新技术融入建设全流程,大幅提升工程品质。
太平洋建设高级副总裁、新疆市场负责人戴日升表示,企业将自身发展与新疆的高质量发展实践紧密融合,联合新疆高校组建产学研联盟,持续培育和深化新质生产力。
这种创新不止于技术,更体现在商业模式上。他们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为政府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解决方案,精准破解了地方发展中的诸多难题。
责任担当:从经济建设到民生改善
在特克斯县的绿茵场上,一群少年迎着朝阳冲刺射门;在各地的校园里,“个性奖学金”激励着学子奋发向上;在广袤的乡村,太平洋建设推行的“三位一体”精准振兴模式,扎实推动着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业增效。
“进新疆门、做新疆人、说新疆话、办新疆事、尽新疆责”——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太平洋建设在新疆的行动指南。他们大力推行“项目用工本地化”,累计吸纳上万名本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未来3年,企业还计划联合全国知名高校,定向培养万名产业技术人才。
放眼全球:从新疆出发走向世界
以新疆为战略支点,太平洋建设坚定地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作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代表,他们已与近百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长期沟通与合作机制。
在哈萨克斯坦,太平洋建设深度对接当地政府,精准把握其在基础设施现代化、能源体系升级等领域的迫切需求;在东盟国家,严介和、严昊与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等国家在合作模式、投融资机制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严介和对此信心满满:“越南就是希望引进像太平洋建设这样的中国企业,和本土企业合作,带他们一起发展。”如今,河内四连桥、玉回桥已成为越南的“金字招牌”,而这份成功,正是从新疆这片热土上积累的经验的延伸。
继往开来:与新疆共赴更美明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太平洋建设继续秉持家国情怀,坚定不移地专注城市建设与运营,坚定不移助力新疆高质量发展。
正如严昊所说:“知难不难,熬出伟大!”在新疆这片占中国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广袤大地上,太平洋建设用近十年的深耕,诠释了什么是“坚决把家门口的事情干好”的责任与担当。
巍峨天山舒长卷,生机勃勃展新姿。随着太平洋建设继续书写与新疆共同成长的故事,严介和的那句“除了口碑,还是口碑”的理念,必将在天山南北得到更生动的诠释。这家从新疆走向世界的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篇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