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科创大会分论坛“擘画产业新篇章,铸造未来新引擎”在上海市徐汇区西岸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次分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承办,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协办,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中核检修有限公司、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作为支持单位。论坛聚焦未来产业布局与硬核科技培育,围绕“十五五”规划与“人工智能+”行动等国家战略,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潘焱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馨,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陈勇,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会长吴小东,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奚佳音等相关领导出席论坛。
潘焱在致辞中表示,为上海指明了“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战略方向。本届科创大会以“科创领航,智启新程”为主题,正是我们推动“十五五”良好开局。目前上海正以“人工智能+”为抓手,推动智能技术融入制造、生物、能源等关键领域。他指出,上海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业技术攻关机制,构建开放协同的产业生态,加快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集群。
论坛期间,举办了多项发布与授牌仪式。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核检修有限公司、中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艾为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潘焱副主任为新晋企业授牌。
第二届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评选出“未来产业超能奖”16项,涵盖未来智能、未来制造等领域,由上海银行提供特别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上海银行行长施红敏为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获奖公司,励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馗等6位获奖人才颁奖。
在论坛上,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联合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徐汇区人民政府、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共同发布《2025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由市产促会会长吴小东、市科协副主席陈馨,徐汇区副区长陈勇、农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奚佳音共同发布。榜单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3+6”产业体系与未来产业方向。上榜的100家企业是上海硬核科技领域的顶尖力量,创新实力尤为突出,作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这些企业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技术突破,大幅提升了上海在全球科创格局中的话语权,成为展现中国硬核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标志着未来产业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会正式成立未来产业分会。市经济信息化委技术进步处处长黄捷、市产促会专职副会长俞彦、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政企客户支撑响应中心、量子能力中心主任张杰俊,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于瀛洁,国科中松(上海)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军、领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黄岩共同出席揭牌仪式,黄捷处长、俞彦副会长为“未来产业分会”现场揭牌。
《2025年度上海市“质量标杆”》同期发布,29家企业在质量管理、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方面表现突出,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力量。入选的29家企业聚焦“3+6”产业体系与未来产业方向,通过构建先进质量管理模式、突破关键质量技术、建立高标准质控体系,实现了质量效益与创新能力的双提升。
在主题发言环节,交大智邦唐雅兰副总经理等相关专家围绕工业母机中试平台建设、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等话题开展分享。
圆桌对话环节以“产业创新 新质未来”为主题,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凯捷主持,邀请嘉宾围绕未来产业的技术路径、跨界协同与制度创新展开讨论。生合万物总经理汪冬梅指出生物制造产业化需突破工艺放大瓶颈;飒智智能联合创始人韦鲲强调移动操作机器人在高端制造中的集成挑战与解决方案;霖鼎光学研发总监李铎呼吁加强精密制造产业链协同;酷聚科技研发总监罗毅辉提出以项目牵引推动以液体镜头为代表的AI智能制造产学研深度融合。
本次分论坛通过政策解读、成果发布与跨界对话,展现了上海在未来产业与硬核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注入新动能。
上海市相关部门、高校、企业及媒体代表近400人参加活动。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