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移动电源危机看小米的“饥饿营销”

来源:用户投稿 时间:2014-08-28

移动电源的质量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移动电源一次检测中,采样32批次产品、224件样品,包括近几年大红大紫的小米公司产品,竟然全部存在质量问题。作为日常用品,质量得不到保障,谁该为此负责?

移动电源质量门

质检总局称,抽检的移动电源主要是存在“容量虚标”、“输出电压过低或过高”、“塑料外壳不阻燃”以及“重物冲击可能短路自燃”等安全风险。

7个批次的电芯容量,即电源容量测试值明显低于标注值,总体不符合率53.1%,即一半以上都存在容量虚标现象。标注容量为10000毫安以上的移动电源中,约2/3存在虚标的现象,价格在150元以下的移动电源中超过5成存在容量虚标的问题。其中,“小米”牌5200毫安移动电源的容量偏差率超过了50%。更有一款“三无产品”的偏差率更达74.6%。

据众筹汇了解,此次采样的32批次移动电源在电芯重物冲击测试中,有6批次发生起火爆炸,还有一款移动电源在拆卸时因短路而自燃。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绝大多数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不符合要求,32批次移动电源样品仅有3批次符合要求。

从2012年开始,国内移动电源的出货量达到了3000万个,预计2015年出货量会达到5000万以上。如此庞大的数字后面却暗含着更加巨大的安全隐患。

小米忙避责

针对央视的报道,小米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进行回应。

小米在声明中称,公司在央视报道前即与国家质检总局相关人员取得联系,参与抽样调查的小米移动电源并非是从小米官方渠道或授权渠道购买的产品。测试中出现问题的乃是山寨产品。小米公司还强调饱受山寨产品的困扰,而此次采样检测的是“山寨货”而非小米正品。

小米的声明没能撇清“质量问题”,更陷入公关被质疑的尬尴境地:连央视、质监部门都买不到正规产品,老百姓如何鉴别真假?

饥饿营销看小米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说小米别具一格的“饥饿营销”。一直以来小米在营销上的策略也是为人诟病。并不是小米手机产量不足,而是雷军在故意拖延。小米以低定价吸引目光。等大家都关注小米的时候,小米再来个供货不足,慢慢拖,一次只对外销售少量手机。这其中肯定会有少数人能买得到,但是绝大多数普通人是买不到的。

假如央视买到的真的是“山寨货”,又说明几个这样几个问题。

一,小米产品的销售渠道十分混乱。小米产品并非只有他们官方宣称的渠道,还有很多线下渠道也在销售。

二,小米产品一直采取“饥渴营销”孕育了大量的黄牛党。黄牛党导致各种价格的小米产品充斥线上、线下店铺。

小米手机每次抢购的时候,到底每次设置多少台供用户抢购,每次是否真的抢购完成,这些消费者都无法知晓、查询,这也是小米“饥饿营销”的弊端。如果说此次央视买到的标识“小米”的移动电源系“山寨货”,那小米公司是否也应该思考,是谁导致了买到假货比买到真货容易的境地?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八条对经营者进行了规定:“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以及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小米产品的每次抢购数量并不对外公布,这有本身就有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而且利用“饥饿营销”方式,不断的制造热销新闻,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产生跟风购买效应的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质疑。

目前国内没有相关的监管部门对小米的“饥饿营销”进行监管。但是在台湾等地,小米就不敢造次。

13年小米勇闯台湾,按照小米给出的官方数据来看,小米在台湾的销售情况十分可喜。但是今年8月初,因在台湾虚报红米手机销售数量,小米公司被台湾公平交易委员会罚处新台币60万元。

台湾公平会在其网站发布的公告原文指出,台湾小米公司于2013年12月9日、16日与23日发布网络购买红米手机活动,开放购买当日分别有1万台、1万台、8000台红米手机可供购买,并称分别在9分50秒、1分08秒、25秒即被抢购完毕。而实际上,三次活动的抢购资格数分别为9339个、9492个及7389个,在有较多手机余量的情况下,并未开放供消费者购买,反而擅自结束抢购活动,与广告所宣传不合。

反观在大陆地区,小米每次开放买的数量都不得而知也无从查证,而且从小米成立四年来也没有相关部门或个人去管理调查。如此两番境地,莫非大陆地区真的是“人傻钱多”?

按照小米的说法,小米认为央视所购买的小米移动电源为“山寨货”,所以其报道的小米移动电源存在严重虚标等报道为不实报道。对此,众筹汇想问一句,在小米如此混乱的销售环境之下,买个移动电源莫非还要自求多福?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