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的天花板已破

来源:A5专栏 时间:2018-12-07

泥沼中的滴滴也加入了组织架构调整的行列。

12月5日,滴滴程维发布内部信宣布进行组织架构升级,对多个核心部门进行调整,其中,专车快车豪车合并成网约车平台公司;合并原小桔车服公司与汽车资产管理中心,新成立车主服务公司,财务、法务、行政等职能部门进行升级和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滴滴外卖只字未提,酒店业务更是不在文内。

不难看到,此次组织架构调整是滴滴近三年来的最大一次战略收缩。在顺风车无限期下线,IPO推迟,估值腰斩,政府监管的重锤之下,似乎滴滴在寻找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以实现平稳过渡。

左手合规,右手安全

“All in 安全”是滴滴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吗?答案是肯定的。

日前交通部的“通牒”中,滴滴存在7方面的33个问题,顺风车隐患、网约车非法营运、以租代购等问题统统在册,并勒令进行整改。重锤之下,安全是滴滴此次组织架构升级释放出来的信号。

顺风车事件后,滴滴设立了首席安全官,而在这次调整中,任命集团安全事务部负责人王欣为首席安全官,向程维汇报,此前滴滴安全中心和顺风车业务、原快捷出行和原品质出行等事业群平行,相当于原安全中心也实现了升级。

安全之外更大的一个命题就是合规。

程维在信中称,网约车公司下阶段将全面推进网约车合规化进程。滴滴在此次业务架构调整中,将快车、专车、豪车合并意欲何为?

从滴滴的业务布局来看,主要是在滴滴和快的合并后的2015年完成。

出租车业务:2015年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据相关研究数据,滴滴占出租车90%的市场份额,网约车作为一种创新的出行方式,滴滴能让出租车增加10%-20%的收入;

专车业务:于2014年8月推出,定位于服务高端商务出行人群,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滴滴专车已拥有超过500万的注册司机,日均订单超400万单;

快车业务:于2015年5月推出,定位大众出行市场,车辆多为10万元左右的普通入门级车辆,是一项非营利性打车服务,乘客的所有付费,都归车主所有,平台不收任何佣金。这一年年底,滴滴上线快车拼车服务,滴滴试图通过拼车来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

顺风车业务:是滴滴推出的一项搭便车、顺路车服务,目标是将相同的出行需求合并,连接其司机端和乘客端,顺风车有一定的社交元素在内,车主可以分享作“滴滴司机”的体验,交朋友。

此外,代驾、巴士、全球化等业务的布局也是从2015年开始开展的。

自从滴滴和快的合并之后,滴滴快的基本霸占了在线打车市场,并开始培育专车业务,并试图通过专车来赚钱,因为要面对Uber的价格战,滴滴被迫做了快车,快车比出租车价格低30%,因而业务量持续飙升,很快成为滴滴的核心业务。这之后,滴滴又做了代驾、巴士,并更名为滴滴出行,意味着已基本完成出行市场的布局。

严格来讲,豪车和专车在合规性上比较好把控。正因如此,即使是网约车新政梅开二度,在严打下,专车起家的首汽约车声量最大,叫嚣着保证100%车辆和司机合规。专车本就是守护在合规的阳光下生发的。

相较而言,滴滴的“命运”发生了质的改变。

快车是一个抓司机和乘客最猛的单元之一,不过,同样也是违规车辆的重灾区,如今把快车直接并入专车豪车单元,相当于扼杀了快车,加之滴滴的“现金牛”业务顺风车上线遥遥无期。时至今日,不仅滴滴在业务上严重受挫,更为重要的是共享出行其实已经名存实亡了。

左手合规,右手安全,滴滴的出行生态网已经被冲破,网约车的天花板因此被捅破,其中的创新和伟大也随之崩塌。

此一时,彼一时

“滴滴在 2017 年运送的乘客超过了 100 亿人次。在过去的三年里,滴滴从单一业务迅速成长到多元业务,人数从 700 人增长到 8000 多人。”在今年2月滴滴进行组织架构升级中,滴滴总裁柳青给出这么一组数据。这也是滴滴昔日的荣光闪耀。

当滴滴登上行业老大的宝座之时,其实已经对自身生态有过全面的战略布局。2015年10月,借助出行业务高活跃用户人群,滴滴开始尝试推出试驾业务,并逐步形成了汽车资讯、车商城、汽车用品、试驾等诸多业务,标志着滴滴出行大力拓展汽车电商领域。

然而,在攻防之间,那个好战的程维已经放下了“武器”,防守的两年也是错失的两年。

它未来的业务蓝图曾经可以这么美好。

出行业务服务涵盖几乎所有出行的入口,出租车、专车、顺风车、巴士、火车票等,通过出行产品矩阵覆盖各个细分市场,霸占不同的场景。汽车电商业务则是在“车”的维度做产业延展,比如,二手车、汽车零件、汽车金融、汽车保养、新车销售、汽车资讯等汽车后市场服务。此外,坐拥亿级的用户,这么一大流量入口,在内容、工具等互联网的维度更是能大施拳脚。

如此一来,滴滴在出行、汽车、用户三个维度建立起自己的完整生态,同时各个生态业务之间可以实现协同。

剧情的发展差强人意,滴滴如今只在出行的维度交上了满意的答卷,而汽车和用户维度并没有做深耕。四年前的滴滴很难想象今天面对的困境。两起顺车事故暴露出了滴滴在产品、流程、管理、战略等一次系统性危机。在没有形成生态的今天,滴滴苦果自尝。

网约车未来的前路如何?

网约车曾经作为共享经济的代表,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对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案进行反垄断调查,收购两年之后的滴滴优步中国合并案再次成为话题。

互联网企业素以规模经济著称,若从规模来探讨网约车的对市场的垄断,这其中必然是把网约车看作是出租车的直线思维作祟。互联网其实是一种技术,网约车是利用技术本身来实现信息的透明和对称,从而解决司机和乘客的“配对”问题,从而实现的出行的便利性。

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是一种新技术条件下的商业模式,共享用户、共享车辆、共享生产力,传统的出行服务想实现这样的进化,恐怕看到更多的是成本的投入和无效。网约车和传统出行服务是有本质区别的。

滴滴的受挫一定程度反映的是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问题思考。

随着大众、福特、通用、一汽、长安、长城、宝马等国内外传统车企纷纷进军布局网约车市场时,滴滴未来或许也只是一家大的出租车企业而已。

此一时,彼一时。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