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高德顺风车不久前已经在广东、武汉两地开启小规模测试。据悉,高德公益顺风车此前已经在武汉和广东省开启车主招募。
高德顺风车开启小规模测试
自去年滴滴顺风车停摆后,顺风车市场一直处于波澜不惊的状态,高德这次测试,也非常谨慎。
目前,高德并没有大规模铺开宣传,而是保持了比较低调的作风。目前在广东和武汉两地,除了可以在APP启动页面上看到高德公益顺风车的车主招募信息外,高德并没有做太多的宣传。
同时高德方面还强调,其顺风车业务坚持公益属性,不追求营利,也不向车主收取任何佣金。
事实上,这并不是高德首次推出顺风车业务。高德在2018年3月就已经推出了公益顺风车业务。与这次一样,当时高德官方也是强调该平台没有任何商业化目的,对用户不抽佣,对行业不打补贴战。
据了解,除了顺风车业务外,高德还在打造网约车服务聚合平台。在高德地图APP上,高德聚合了包括滴滴出行、首汽约车、曹操出行、神州专车、嘀嗒出行、携程用车、AA出行等多家网约车平台的出行服务,用户可以通过高德地图实现一键叫车。
高德强推顺风车背后,不满足只做导航工具
高德在2018年3月上线顺风车业务时,由开放平台总经理亲自担任业务负责人,团队建设层级相当高,成效也很显著。在决策层重视之下,高德验证了顺风车业务公益性、不抽佣金的运行模式,并在出行领域里积累了从工具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的经验。
去年9月份,在综合考虑大环境因素的情况下,高德虽然暂时下线了顺风车,但经过半年时间的运转,高德对顺风车行业的了解已经比较深入。更关键的是,高德还在这半年时间里培养起了一个专业的团队。
时间即将进入2019年下半年,平静已久的顺风车市场,在政策面和市场需求的双向拉动下,已经出现重启迹象。在互联网出行这个领域里,顺风车业务虽然本身并不盈利,但它却是一个真正能通过业务联动,为企业带来盈利的模式。
导航软件作为装机必备APP,拥有巨大的用户群体。据QuestMobile的统计数据显示,高德地图在2018年7月份,就已经拥有了7亿以上的用户总量,其中4.26亿为月度活跃用户,每天为人们做3.4亿次路线规划。
作为拥有巨大用户群的工具软件, 高德地图在B端的商业化进程发展得还不错。比如高德地图和凯迪拉克、吉利在高精地图领域合作。但在C端,高德地图的商业化一直处于探索状态。虽然之前进行诸如O2O引流这样的尝试,但并不成功。
可以看作是坐拥用户优势和平台优势的高德地图不满足于只做C端导航软件的一次商业化尝试。
高德顺风车,做好安全、用户体验是关键
当前,顺风车业务处于静默阶段,高德要做好顺风车,除了重视资源上的投入外,更关键的还是要做好安全、做好用户体验。
安全是一切的前提。有了去年滴滴事件的教训,用户、乃至社会各界都极其重视顺风车业务的安全性。可以说,没有安全性就没有用户体验。
当下,顺风车业务虽然运行了几年时间,但在政策上仍然属于一个新生事物。相关部门对于顺风车业务的管理,也还处于摸索阶段。具体来说,在司机、乘客、平台之间的责任划分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够清晰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高德本身应该强化责任意识,主动采取措施,确保将司乘双方的安全性。
例如,在招募车主的过程中,应该更充分地利用阿里系信用等级系统、以及各种科技手段,对车主身份的真实性、合规性、人车证一致性进行审核;尤其在运营过程中,要配置真正能做到实时响应的7X24的全天候客服平台,并确保在紧急状况下,与警方之间能够进行顺畅的沟通交流。
改进算法,提升车主乘客的匹配度。顺风车业务作为一种以合乘出行为主的共享交通解决方案,对用户体验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车主、乘客之间的匹配度问题。
有用户在对高德顺风车服务的体验进行评价时,对普遍对叫车成功率不高的状况感到不满。叫了车,却出现“两个小时等不到”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现有的顺风车平台,在算法上没有做到最优化,在提前预估司乘双方出行意愿方面做的不好。这就导致司乘双方在出行路线上一致性比较差,一方面司机不愿意按照平台推荐路线接单,另一方面乘客却长时间空等没有车主接单的状况。
高德本身作为导航领域的领先企业,应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做出更多的贡献。每天为用户提供高达3.4亿次以上路线规划的高德,完全有条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的优势,更好地研判车主、用户双方出行的目的地和路线分布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以改进的算法和推荐模式,让乘客能与出现规划相近的车主,实现更优化的匹配,带给乘客更好的用户体验。
安全有保障,乘客体验好,高德顺风车自然会受到用户的欢迎。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