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亦落
近日,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经过投票,决定对Facebook处以50亿美元的罚款,创下了FTC对科技公司开出罚单数额的历史新高,这个金额也相当于Facebook年收入的9%。此外,FTC还终止了马克·扎克伯格在隐私领域的最终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中设立了独立的“隐私委员会”。
在这份昂贵的“和解协议”中,FTC指出Facebook“未能保护用户数据不被第三方窃取、欺骗用户面部识别软件默认是关闭的、以安全为由获取用户电话号码用于广告业务”,就是因为违反了这些“底线”,Facebook才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以及自家一系列的业务被限制的结果。
以后,Facebook的每个新产品和新服务必须经过审查,每个季度都得把审查结果提交给CEO与第三方。有了剑桥分析案在前,以后哪个开发者或应用想获取Facebook的用户信息,都需要先拿出许可证和充分的理由。而在面部识别方面,Facebook必须获得用户的明确同意才能建立模型。
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说是相当严格了。有效增加了Facebook遵守和解令的概率,即使中间出现问题,也能在最快时间内被矫正。关于隐私方面,这些规定都建立了一种更为高效的问责和监督制度。
可以看到,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近年来对于互联网公司侵犯隐私的惩罚和问责以及督促机制已逐渐完善。而中国虽然也在打击隐私泄露现象,但我们的私人数据依然得不到很好的保护。纵观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差不多都有泄露用户隐私的过往,并且对此讳莫如深。
但许多问题不是你不提它就不存在了。 我们在下载一些APP时,一不小心就不知道授予了什么“权限”给它们,我们在网站注册的信息,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流出,以致于许多推销公司都知道我们的电话,甚至更多的资料。我们的上网浏览记录,不知道会被哪家机构获取,然后我们会发现跟上次浏览内容相关的小广告突然就蹦到了眼前。
也有人说,中国用户可以放弃隐私交换便利,但是这样的想法真的是正确的吗? 如果你的伴侣习惯看你手机,或者你的孩子习惯被你过度管束,你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把这当做“正常现象”,但却没想过是否合理,也没想过这些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
隐私泄露亦是如此。当我们的隐私被“泄露”成了常态,我们会觉得这似乎是要融入数字时代该付出的代价。但实际上这就是错误的,甚至已经触碰了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如果放任技术对隐私继续入侵,最终会出大问题。
当然,这可能也与中国的社会环境有关。中国人向来缺乏边界感,喜欢过多地干涉他人的私生活,所以不重视隐私也就不足为奇。但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用户也越来越意识到隐私的重要性,并且也了解了如何防止隐私泄露的一些常识。
但这还远远不够,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立法与监管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点上,中国可以向西方学习,看看西方国家在对待互联网公司违规时是如何严厉惩罚并且建立起完善机制的。如果在这些方面中国也能做到令行禁止,那么相信中国互联网中的隐私泄露现象会得到相当有效的控制。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