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传言称,众安保险正在和腾讯系轻松筹接触,计划投资后者约1亿美元,在此之前轻松筹的上一轮融资还是2017年的C轮。
笔者就上述消息求证众安保险资本市场及投资者关系部门负责人,但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
虽然由“三马”成立,但明显偏向阿里的众安保险,此时投资属于腾讯系的轻松筹,是想加强对“保险场景”的掌控力,还是为挽回资本市场颓势寻求新的故事,亦或是为了近期高管动荡转移视线?
投资目的能否达到还值得商榷,但在此次投资背后,阿里系众安与腾讯系轻松筹结合所传达出的风向之变却格外引人关注。
01 | 众安倒向腾讯系?
六年前,众安保险在“三马”的光环笼罩下成立,成为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虽由阿里、腾讯、平安三巨头发起,但众安无疑是一家阿里系公司。
按照众安保险2018年年报中披露的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是蚂蚁金服,持股19.90%,腾讯和平安保险并列第二大股东,分别持股15%。
虽然从股权关系上看,腾讯和中国平安的股权也不少,但在这几年的业务发展中,众安保险和阿里系的合作关系更为紧密。
以下是众安保险披露的部分第三方网络平台清单,从图中可以看出,包括淘宝、天猫、支付宝、聚划算以及阿里旅行在内阿里系平台都是众安保险销售的主阵地。主要基于阿里交易场景的退货运费险更是众安最大的保单来源。
除此之外,还有一家健康运动类APP—乐动力。去年4月3日,阿里体育宣布战略并购乐动力,这是阿里体育第一笔全资收购。
可以看出,阿里系对众安保险的支持非常大。此时,众安保险为何要另辟蹊径,通过投资入股的方式自建保险渠道?而且还选择了腾讯系公司轻松筹。
资料显示,轻松筹是由北京轻松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大病筹款筹款平台,于2014年9月上线。在轻松筹此前的数次融资中,腾讯的身影多次出现,比如2016年参与B+轮融资,2017年参与C轮融资。
梳理轻松筹近几年发布的新闻稿和官网信息后可以发现,它主动向腾讯站队,身上有着明显的“腾讯系”标签。
在与阿里系平台深度合作多年后,众安保险现在突然转向,背后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众安正在尝试自己掌控更多的“保险场景”,摆脱对阿里的过度依赖。
02 | 投资轻松筹,想象空间有多大?
从笔者掌控的消息来看,众安保险投资轻松筹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这对众安保险补上“保险场景”也有帮助。不过从目前双方公司的市场表现来看,二者的合作与其说是强强联合,不如说是“抱团取暖”。
众安保险持续亏损,人事动荡
2017年9月28日,众安在线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59.71港元,上市初期受到市场的热捧,但好景不长,股价之后一路下滑。2018年3月29日,众安在线首次跌破发行价,截至8月6日收盘,股价已较上市首日打了3折,从当初的千亿市值跌到256亿港元。
《第一财经》最近引述一位创投人士的话称:“究其本质,众安在线依旧是一家保险公司,其评价指标与传统保险公司是一样的,然而,无论是从产品还是销售渠道来看,众安在线并没有支撑股价上涨明显的竞争力。”
由于在市场方面没有良好的表现,众安在线上市后持续高额亏损。以下是众安在线2018年年报中披露的近五年公司财务表现:
从上图可以看出,2014年-2016年它还是盈利的,但在2017年亏损9.96亿,2018年亏损加大,达到17.96亿,亏损扩大近一倍。
财报显示,2018年众安在线的总保费增长了近1倍,达到122.55亿元,但费用增加的更快,导致承保亏损增亏3.057亿元,同比增长 20.0%。在这背后,缺乏自有流量,过渡依赖外部渠道,赔付金额增高导致其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承保利润为负。
其盈利能力较弱在ROE(权益净利润率)上也有所体现。Wind数据显示,2016年众安保险在线的ROE为0.14%,2017年降到-8.32%,2018年继续下降至-10.71%。这说明其股东资金回报越来越差,每股基本收益持续下降,2018年为-1.19元。
《界面》最近在一篇报道中称:“众安在线业务呈现出保费愈增、亏损愈多的‘怪圈’。”
而之所以销售额赶不上费用的增长,主要是因为众安在线在渠道方面的费用不断增加,正如其在财报中所说,“给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佣金以及业务咨询费、管理费用不断增加”。
在渠道佣金不断增加的背后,展现的是众安在线较弱的渠道掌控能力和议价能力。从众安在线2018年财报中可以看出,虽然研发员工人数增长了一倍,但在成本结构里快速增长的不是员工薪资而是渠道费用,这也是众安对渠道掌控能力弱的体现之一。
因此也不难理解,众安保险为何在此时冒着得罪阿里的风险,投资腾讯系的轻松筹。在这一番动作背后,展现的它对渠道掌控的焦虑。
当然,众安保险的“焦虑”远不止此。7月18日晚间,众安在线发布公告称,陈劲因个人工作安排原因卸任众安总经理兼联席CEO。陈劲是众安在线的缔造者之一,其自2014年起执掌众安,搭建起了众安当前的基础架构以及业务模式。
陈劲是众安这几年离职职位最高的高管,此前离职的还包括众安科技原CEO陈玮、原副总经理吴逖、汽车事业群负责人王禹、总精算师腾辉等。
在股价和团队双重压力之下,众安传闻中的1亿美元对外投资,可谓是孤注一掷。借此,它希望给资本市场重新注入新的理念,但是否真的有效还有待观察。
轻松筹风波不断,多年未融资
众安保险市场表现不理想,其被投对象轻松筹这几年日子也不好过。
业务上,轻松筹的大病筹款业务被水滴筹快速反超,互助用户规模与新入场的蚂蚁金服“相互宝”差距越拉越大,保险业务还面临着腾讯系“亲儿子”微保的强有力竞争。
资本上,距离它的上一次融资已过去两年多时间,现在传出众安保险要入股轻松筹,或多或少也和它对资金的渴求有关。
目前,轻松筹主要有三块业务,大病筹款、网络互助和互联网保险,轻松筹通过三块业务搭建了一个健康场景,最终目的仍是卖保险。
对轻松筹来说,大病救助业务并不收取手续费,但公司还是需要盈利。因此,轻松筹把“大病救助”作为商业模式的起始环,通过这一环节聚集用户,为互联网保险的销售搭建出一个新的场景,并通过“轻松e保”变现。
而这很可能也是众安保险所看重的。表面上看,这个路径没有问题,但假设众安在线投资轻松筹成功,到底后者能帮众安在线卖多少保险,现在仍是未知。
最近,轻松筹核心高管同样频现离职,医疗健康服务事业中心VP章恒已经离职,副总裁白洋已经加入悟空保负责筹建悟空筹、悟空互助。
除了高管团队人事震荡,轻松筹最近还陷入了商标纠纷之中。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对“轻松筹”商标侵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北京轻松筹公司构成侵权,判令其赔偿上海追梦公司经济损失等58万元,并在网站上刊登声明消除影响。
此外,近期的各种筹款争议事件都成为了轻松筹“成长中的烦恼”,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轻松筹已经超过2年半没有获得融资,对这家还没有盈利的互联网公司来说,资金压力很可能成为其不可承受之重。
此时,众安保险出现了,此次融资或许能暂时缓解轻松筹资金紧张的局面。但是投资以后呢?如何实现1+1>2,成为摆在AT(阿里、腾讯)出身的两家公司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点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