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实现让情怀滋养资本,实现情怀与资本的完美结合。”这或许是戴志康的肺腑之言,亦或许是冠冕堂皇的场合话。总之,所谓的“情怀资本梦”最终魂断蓝桥。
资本场的一代枭雄身陷囹圄,将从来都处于舆论热潮里的P2P行业再次推至风口浪尖。9月4日,互联网金融整治办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通知表示,各地有关部门辖内在营的P2P网贷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
网贷从未消失在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管视线里。8月底,广州市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提示函,称P2P行业一直在进行专项整治,至今未有一家平台通过合规验收。此前,北京地区共有34家网贷机构被公示为失联机构。
眼见网贷江湖里生死无常,哀鸿遍野。逐渐地,这不再是仅属于资本家单向狂欢的独角戏。民众或拥戴或抵触,加之监察入局,将其硬生生地从一场金融戏演变成“谍战剧”,激烈程度堪比香港旧时经典。
科技无罪,人性其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P2P是一种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社会进步趋势下的必然产物。真正意义上的P2P借贷模式可追溯到1976年,首创人穆罕默德•尤努斯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从线下演变到线上,互联网能做的,也仅仅是赋予其新的、快捷的亮相形式而已。
因为P2P的输血源从来不在技术革新,而是人心对资本利益的疯狂追逐。很多时候,人性的弱点是一种巨大的“商机”。小到超市打折区的人潮拥堵,大到Costco开业的吐血爆场,蝇头小利尚且如此,更遑论赤裸裸的金钱诱惑。诚然,P2P是“人性商机战”里最大的赢家。
相比于银行理财5%的收益率,P2P约为8~10%的收益率无疑成了一面最大的“招风旗”。据捞财宝披露的年度财务报告,最近三年里公司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合计为6030.95万元。官网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公司累计交易金额为296.38亿,借贷余额为49.96亿,当前出借人数2.8万人,借款人数9.29万人。
国人多信奉“富贵险中求”,在当下网贷平台良莠不齐的恶劣环境里,无论是对出借人还是借款人,这个理论似乎更加说得通。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大强,将毕生的积蓄用于投资理财,最终血本无归。这一点实为当下中老年人群的缩影,今年2月份,“浙江新闻”报道,舟山30位老年人因投资理财被骗250万。
另一方面,网贷的秒速到账与低审核度吸引大批用户,大学生群体在近几年成了借款方的主力军。社会在进步,消费泡沫何其多。当虚荣与冲动攻占大脑,诱惑战胜理性,畸形消费观便很容易地催生出大批牺牲品,大学生因网贷走上绝路的例子屡见不鲜。
据《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调查报告》显示:29.03%的大学生申请过贷款,其中超六成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贷款,32.94%的大学生预期每月贷款金额超过1000元。贷款用途上,57.14%用于购买电子产品;28.57%用于购买衣服与化妆品;25%用来聚餐与旅游等娱乐项目。借贷用途在某种程度上将大学生的心理弱点暴露无遗。
资本有寒冬,人心尚无底,利益诱惑本就是原罪。在人性防守最薄弱的低洼点里造富,韭菜自然一茬接一茬。是以相较其他互联网行业,“割韭菜”对网贷机构来说,实在易如反掌。将P2P的商业模式无限放大来看,市场需求的暗流涌动正不断催生出各种非法网贷机构,伪资本家们最擅长的莫过于“钻空子”。乱象丛生下,行业整顿谈何容易。
生死搏斗:催收员演变成“ 催命符”
或许,一方面是审核程序形同虚设,另一方面是作为征信系统的漏网之鱼,总而言之,网络热句“凭自己本事借的钱,我为什么要还!”在很多情况下已进化成现实写照。借款有去无还成了行业内最常见也最棘手的问题。网贷行业蛮荒发展的背后,另类职业“催收员”便随之诞生,各大招聘网站上随处可见网贷机构“招兵买马”的信息。
据了解,催收员基本不涉及学历与技能要求,福利待遇一应俱全,底薪不菲,提成在5~20%不等。高薪诱饵能吸引大批“能人异士”,逐渐地,催收甚至自成一派,发展为网贷行业必不可缺的附属产业。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借款人因平台自身漏洞而有恃无恐,文明的催收方式似乎失效已久。一位催收公司的创始人陈先生表示:客服式催收带来的就是催回率的直线下降。我们的催回率下降了70%,业务量直接下滑了60%。
是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绩效激励自然催生一系列违法的原始手段,暴力催收便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社会话题。
2016年4月,于某在母亲和自己被11名催收人长达一小时的侮辱后,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刺伤了4人。被刺中的杜某自行驾车就医,却因失血过多休克死亡,这就是震惊全国的辱母案。同年5月,大连甘井子区七星广场发生一起案件,刘某于2014年年底向一家金融公司贷款8万元,未能按时归还当月债务,金融公司组织5人前去“催收”。其间刘某持刀将催收员张某当场刺死。
俨然,催收是个风险职业,网贷正从一个金融领域过渡到社会领域。层出不穷的刑事性问题,监管无法坐视不理,行规出台不断:网贷年化利率超过36%的部分禁止催收;禁止爆通讯录;不得诱导以贷还贷;必须文明催收等。
行规整顿对恶性现象固然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但与此同时,催收行业迎来寒冬期。信用与清收行业协会筹备处秘书长王晖预测称:未来行业内可能只会剩下300到500家催收公司,淘汰率高达95%。
戏剧化的是,征信系统普及路漫漫,催收行业萎缩将侧面扩大恶意借款人群,出借人的权益更难保障。近日,北京互金协会公布2018年逃废债名单,人数同比上一年激增了31%。涉及12.06万名恶意逃废债行为人,借贷金额累计为85.76亿元,逾期金额累计为62.14亿元,总体逾期金额占借贷金额比例为72.45%。
一面是市场激增,一面是人心难测,稍不留神便游走在法律边缘,违法机构与非法集资最终殊途同归。催也不是,不催也不是,网贷似乎陷入了“死循环”,这是一个令资本与社会都无奈的行业。
环境易管,欲望难断
正如马云在2019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所说:技术是发展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金融也一样,监管是监管不出好金融的。
历史经验是最好的证据。2017年12月份,央行、银监会发布《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铁腕整治,清退约80%的现金贷。效果看似一片明朗,然而,现实的幻灭往往比想象中更残忍:7天期的高利息借贷模式趁乱崛起。局面堪称疯狂,据业内预测,超利贷的人群已多达上千万。
痛击过后,改头换面,卷土从来,这是业界的惯用伎俩。网贷一路浑水摸鱼,监管措施颇显有心无力。
如今,P2P将全面纳入征信系统,摆在眼前的问题数不胜数。首先,征信系统的出发点是保护出借人的利益,多数非法机构对此不屑一顾,何况,平台本身漏洞百出,对征信系统恐怕避而不及,如此一来,行业配合率大打折扣。
此外,网贷机构多存在技术严重缺失的情况,风控审核放松,借款人信息参差不齐,造假注水并不少见。此前,湖南一位网友的身份证丢失,几个月后,莫名其妙多了两笔贷款,不仅时常受到金融公司的电话轰炸,本人的征信受不良影响更令其苦不堪言。近几年,身份信息不慎泄露,无缘无故被贷款的新闻始终甚嚣尘上。
显然,征信系统如何保障信息数据的真实性更是难以突围的一大难关。因此,一旦信息真实性出现偏差,面临无辜人的投诉与抱怨,如何平息公众情绪也将成为制约征信系统普及的难题。诚然,网贷纳入征信系统是社会各界的憧憬与期待,任愈重,道越远。
只是,我们都知道,监管在明,非法在暗,技术再怎么飞速发展都敌不过人心。肃清行业环境很简单,难的是肃清人性的贪婪。何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而幸运地是,当资本触碰到人性弱点,商业沾染了伦理纲常,这看似普通的金融游戏便成了过街硕鼠,外界越喧嚣,危机越躁动。
锦鲤财经,专业有趣好运气,公众号:jinlifin。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