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爆料,腾讯内部正在孵化一款信用支付产品“分付”(暂定产品名称)。
一、腾讯“分付”来袭
消息传出后,舆论普遍反应是分付是腾讯对标花呗和白条的产品。
从爆料来看,分付在功能上确实与花呗、白条有很大相似性。未来微信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时,可以不动用自己账户余额内的资金,而是使用“分付”功能来预先付款,然后利用分付提供的账期,来推迟实际付款,或者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将账款偿还。“分付”预计在今年四季度上线,由微信支付团队运营。
那么分付是如何提供分期付款功能的呢?据了解,分付为用户提供的预付账款,其资金都是来源于与腾讯合作的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既包括小贷公司,也包括银行等。这些金融机构通过微信授信通道向用户放款。
在风控方面,分付会依托腾讯旗下的微信社交平台,对海量用户的人脉关系和身份信息进行精细整理,从而得出一个“白名单”。而金融机构放款的依据,就是微信向它们开放对接的这个白名单。
二、腾讯“分付”与花呗的不同
虽然不少人认为分付是在试图“复制”阿里旗下花呗的模式。但事实上,分付虽然在功能方面与花呗有类似之处,但在最关键的资金来源上,还是与花呗存在区别的。
阿里旗下的花呗,其资金来源是各类小贷公司,来自银行等大机构的资金量并不多。花呗在风控上主要依托同为阿里旗下的支付宝。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电商支付平台,支付宝自身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消费金融大数据,可以为花呗提供用户信用评级服务;
而分付的资金来源,如前所述不但包括小贷公司,还有银行等机构。这样的资金来源,对分付的风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腾讯为此拿出的风控措施,主要就是微信平台的“白名单”。
除了对接的资金来源不同外,分付与花呗和白条在使用场景上,也存在较大不同。后两者的主要支付场景是商品,基于京东和淘宝、天猫的产品和服务。而分付的场景,则主要是基于微信的生态圈。所以,分付依托微信自有服务和三方小程序,在微信生态的支撑下,分付的支付场景将向外极大延伸,从网购商品扩展到诸如如微信读书等需要付费阅读的场景中去,把分期付款的理念推广到各种应用场合下。正因为如此,分付的发展空间充满了想象力。
与花呗、白条相比较,分付的优势在于背靠强大的微信生态。但反过来看,微信生态具备的强大人脉链条,也难免会成为分付的风险集中点,腾讯方面必须重视之。
分付为用户提供带来的价值就是“分期付款”,而在便捷的分期付款背后,就是放款金融机构的催收需求。机构们是依托微信白名单来决定放款与否的,那么在事后催收时,同样也会依据微信平台的信用框架来进行。
而微信平台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覆盖普通用户日常生活的一切人际关系。那么,日后在催收时,用户在微信上的人脉网络,是否会成为放款单位催收的工具?而这些催收行为,又是否会对用户用户日常生活造成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是决定是否使用分付平台的重要考量;用户的这些顾虑如果得不到解决,分付平台未来的业务推广,就会遇到风险。
三、背靠微信海量用户,或成国内信用支付重要一极
即将推出的分付工具,是腾讯剑指消费金融,构建国内信用支付版图的重要举措。分付的背后,是微信高达10亿级别高频用户的强大支撑。而国内各电商平台上活跃的买家和卖家,几乎100%同时也是微信、微信支付的活跃使用者。
这个海量的有支付行为的用户群体,为分付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大数据基础。在这个数据基础上,微信在今年1月份,已经推出了互联网信用服务类产品“微信支付分”。这个评分体系是基于微信支付大数据、对个人的消费、守约等行为的综合计算分值。如今回头看,“微信信用分”体系的构建,事实上已经为分付平台的投入运营,铺平了道路。
消费金融之争,关键在于对用户群的争夺。尽管花呗依托阿里通过多年电商经营,已经取得了极大的领先优势,但新生的分付也有自己的强项——腾讯系旗下拼多多、京东拼购等平台,已经在“五环以外”的下沉市场取得了极大进展。展望未来,这些平台都会积极引入和向用户推介腾讯的分付工具,并利用腾讯小程序的人脉传播能力,把普惠金融优惠,带给消费力日益强劲的下沉市场“小镇青年”们。
在即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消费金融领域里,作为基础平台的信用支付体系,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目前,以BATJ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积极布局信用支付。这其中,京东白条、阿里花呗等都实现了场景多元化和金融数字化的升级,踌躇满志地准备迎接万亿级市场的爆发。
相对于花呗、白条等而言,腾讯的分付虽然是后来者,但其依托微信强大生态体系所转现出来的人脉链信用优势,以及依托腾讯系拼购电商平台,在下沉市场积累的庞大势能,使其成为任何对手都不敢忽视的潜在“独角兽”。未来,分付极有可能成为国内信用支付领域里,对标阿里花呗的重要一“极”。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