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芯国际2020年第一季度财报出炉。从财报来看,期内,中芯国际多项指标均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并对Q2增长态势维持乐观态度。
受财报刺激,中芯国际14日早盘便涨超4%,盘中股价持续拉升,一度涨逾10%,创2004年以来新高,市值一度攀升至千亿港元。截至目前,涨幅收窄至9.31%,报18.78港元,总市值达991.23亿港元。
作为国内产能最大、制程最先进、产线最齐全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目前在半导体代工行业中排名大陆第一,如今财报的利好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业内的地位。前不久,中芯国际宣布拟在科创版IPO,更是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片浪花。倘若中芯国际成功在A股上市的话,将成为国内半导体板块“A+H”第一股。这意味着中芯国际的融资渠道将变得更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其国际价值也有望迎来新一轮重估。
不过,即便中芯国际在国内是芯片市场的老大,但与整个行业的龙头来比却仍然存在不小差距。这也意味着中芯国际在迎接未来机遇的同时,也应有足够的准备来面对挑战。美股研究社通过这份最新财报来解读中芯国际未来的发展前景。
股价飙升的背后 财报数据亮瞎眼
从财报来看,一季度中芯国际的营收9.05亿美元,环比增长7.8%,同比增长35.3%,创季度营收历史新高,并首次在一季度突破9亿美元大关。同时,毛利率也大幅提升。一季度毛利率25.8%,环比去年第四季度的23.8%、同比去年第一季度的18.2%,均有提升。营收大涨、毛利率大增使得净利润同比增长422.8%至6416.4万美元。
收入大增,主要受通讯、计算机与消费电子相关营收同比成长驱动。其中,通讯营收占比增速最快,从上年同期的43%提升至2020年一季度的48.9%。
一季度中芯国际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晶圆运付量,期内,销售额由2019年的6.69亿美元增加35.3%至9.05亿美元,主要原因归结于晶圆运付量的增加。一季度的晶圆出货量141万片(等效8寸)创历史新高,产能利用率达98.5%。另外,一季度中芯ASP(每片晶圆销售价)为586美元,环比增12美元。晶圆出货量+ASP实现季度四连涨,量价齐升驱动中芯营收自2Q19以来实现连续第四个季度增长。
中芯国际今年一季度产能高达98.5%,中国区收入占比超过了61.6%。中芯国际自主研发的第一代14nm FinFET工艺在第一季度的收入占比上升到了1.3%,较去年第四季度的1%有小幅提升。来自美国的收入比重趋于下滑趋势,期内,来自美国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同比下滑6.8个百分点,至25.5%。
从费用支出方面来看,一季度中芯国际的资本开支为7.77亿美元,环比增长约58%,同比增长约77%。中芯国际决定将2020年的资本开支从32亿美元上调至43亿美元,以充分满足市场需求。对于上调,报告称,增加的资本开支主要用于拥有多数股权的上海300mm晶圆厂的机器及设备,以及成熟工艺生产线。
对于二季度的业绩展望,中芯国际给出指引为季度收入环比增加3%至5%,毛利率介于26%至28%的范围;非国际财务报告标准经营开支将介于2.4亿美元至2.45亿美元之间。
毫无疑问,今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向市场交出了一份劲爆的成绩单,股价的飙升也证明了资本市场对其所持有的乐观态度。随着亮眼财报的出炉以及对科创版冲击带来的想象空间,中芯国际还将收获新一波的市场芳心。不过,要从整个行业内来讲,仍然面临着不小挑战。
量价齐升的背后 中芯国际短板依旧不能忽视
在当前疫情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中芯国际不论是产量还是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本次财报不论是从营收还是净利润的角度来看,中芯国际都可以算是一大市场赢家。作为中国大陆在行业中的佼佼者,在国内市场拥有耀眼的行业地位,但与市场龙头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据芯思想研究院数据显示,按2019年单片晶圆收入排名来看,中华区晶圆代工厂中最高的是台积电,然后是联电、中芯国际、华虹宏力、力晶科技、世界先进。在晶圆代工厂中,自然是绕不过与台积电这位行业大佬的对比。
2019年,台积电营收约为2533.85亿人民币,净利润约838.06亿元人民币。同期的中芯国际营收217.36亿人民币,归母净利润16.37亿人民币。对比看来,台积电的营收是中芯国际营收的11.65倍,台积电的归母净利润是中芯国际归母净利润的51.19倍。而今年一季度台积电的营收为103.06亿美元,约734.9亿人民币,中芯国际9.05亿美元的营收,与台积电的差距相差甚远。
而台积电之所以能够实现大幅创收,是因为其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拿7纳米制程来讲,这种晶圆单价昂贵,使得台积电的单片晶圆收入高于同行。目前,台积电 5nm 先进工艺量产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可以随时投入量产,并已拿到苹果及华为的 5nm 工艺订单,预计今年5nm工艺对收入的贡献率将接近10%。对于更先进的3nm工艺,台积电表示将在2021年底进行试生产。而随着5G的出现,计算能力的流量正处于上升时期。半导体行业对先进工艺的依赖也将进一步扩大。原则上来讲,谁拥有更先进的流程,谁就能抢占市场机器。
台积电能保持在晶圆代工领域绝对王者的位置,也是有原因的。有报道指出,台积电为保持先进制程,近十年来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攀升,近10年研发营收比平均为 7%,高于多数可比公司。并且在近十年来,台积电毛利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2019年,台积电的研发费用已高达127亿美元。同期,中芯国际的研发支出为6.874亿美元,占销售收入比例约22%。本季度,中芯国际的资本开支为7.77亿美元,同比增约77%。尽管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占比比台积电要高,但实际上是由于其每年的营收占比较低导致。这反而更加突出中芯国际在营收上的薄弱。当然,中芯国际表示对2020年的资本开支将预增11亿美元,究竟会带来多大的影响,相信市场也在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台积电狂奔之际,竞争对手三星也在伺机待发。三星电子旗下的三星晶圆代工拟在明年实现大规模量产3nm工艺。此外,英特尔计划在2021年采用 7nm工艺,并在2022年、2023年推出7nm+和 7nm++工艺。
就当前的行业格局来看,台积电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三星正在奋力追击。中芯国际目前的14nm已量产,但技术贡献当季收入占比仅为1.3%,上个季度也只有1%。不过,中芯国际正在追赶7nm技术。如果能够在今年或2021年交付,与台积电等领先公司的差距将继续缩小,但未来能否与台积电并行还有待观察。
再从市占率方面来看,国内相关工厂的市场份额整体偏低。相关资料显示,在晶圆代工领域,2020 年一季度台积电市占率高达 54.1%;三星位居第二,市占率达15.9%;格芯位居第三,市占率达7.7%。中芯国际在中国大陆排名最高,但市占率预计仅为4.5%,另一家晶圆制造代工厂华虹达的市场份额也仅有1.1%。
总的来讲,中芯国际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但与行业龙头的差距也显而易见,今后要想在技术产品上取得进一步的突破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还需在产品研发上花大力气。不过,中芯国际的短板倒并没有让投资者对其保持悲观的看法。实际上,中芯国际的背后,藏着隐性利好。
国内圆晶产能进入快速扩张期 中芯国际有望迎来更大想象空间
从财报来看,中国区的营收占比继续提升。2019年,中国内地及香港收入占比为59.5%。分季度来看,2019Q3 中国区营收占比 60.5%;Q4占比65%;今年一季度占比61.6%。当下,疫情不可控因素仍在持续,国内市场正在成为半导体巨头们争夺的焦点。随着半导体产业链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以及大陆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崛起,中国大陆地区的应收占比上升已成为必然趋势,未来来自中国区收入有望进一步增长。
而中国半导体市场本身自给率低,政府会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给与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半导体企业发展。截至2019年年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有中芯国际19.38%股权。产业基金入股反映出政府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意志,这对中芯国际来讲是一大隐性利好。
此外,华为正在把资源向中芯国际倾斜,这或将进一步提升中芯国际的市场竞争力。据Dramx报道,从2019年年底开始,华为陆续将内部设计芯片的生产工作从台积电转移到中芯国际。此前网传的荣耀 Play4T 产品搭载麒麟 710A 处理器或由中芯国际代工,已经实锤。
从国内市场行情来看,目前国内的晶圆制造企业迎来密集开工建设期,以合肥长鑫、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公司为首的国产晶圆制造企业逐渐进入扩产期。相关资料显示,根据当前94个晶圆厂项目规划及目标总计,预计至2024年,大陆区域12英寸目标产能相比2019年增长超过2倍,8英寸目标产能相比2019年增长90%。
行情利好对中芯国际而言,可以说是一阵发展东风,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挑战。当晶圆厂产能爬坡之后,也会对中芯国际的市场份额形成一定的分流。
不过,随着晶圆厂产能的快速增长,国内CMP市场国产化加速并迎来跨越式发展。根据全球CMP材料领先企业Cabot市场预估,预计未来5年中国CMP抛光垫市场规模增速可超10%,至2023年可达约4.40亿美金。另一组对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的预测数据则显示, 2019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约627亿美元,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约15%。预计2018-2023年晶圆代工市场复合增速为4.9%。这意味着,中芯国际的舞台发挥潜力依然巨大,关键在于如何抓住机遇实现飞跃。
而后续对科创板的冲击也会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一大焦点。伴随着政策的利好、行业的向好以及自身技术的不断突破,在美股研究社看来,中芯国际正载着国人的芯片梦乘风归来。
本文来源:港股研究社(公众号:gang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港股企业,对港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