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微信发了一封针对违规外部链接限制处理的公告。在公告中,点名了一系列知名平台,其中不乏腾讯系产品和入资公司产品:QQ音乐、QQ浏览器,知乎、好看视频、小红书、多多直播(拼多多旗下直播)、知乎等等。
有不少媒体表示这是由于微信上了新规,才引发了此次的对违规外链的屏蔽。
但据产业新经济(yinghoo-tech)了解看来,其实本次事件并不是由于新规上线,事实上,相关规定早在2019年11月就已经发布,也就是说,本次这些如雷贯耳的企业是因为,违反了前年就已经发布并执行的规定。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虽然规定早就上线,但依然有人茫然不知,也有人屡犯不禁。后者只能靠不断的整顿来收拾,但是前者,产业新经济倒是可以做一次活雷锋,来帮助大家厘清和排雷。
我们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所包含的45个条例,大致分类总结为3种,并用8个案例为大家详解,如何避免踩红线。
1
诱导分享
1、利益诱导分享
典型案例:摩拜单车
被封时间:2018年7月
这类违规是微信中最常见的违规案例,“分享领红包”、“分享赚现金”“还想赚更多”等玩法,都涉及违规。
2、先分享、后得利
典型案例:拼多多
被封时间:反复被封,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几乎90%以上涉及“诱导分享”的小程序都命中了这个玩法逻辑。比如拼多多“每天分100万现金红包”的活动,要求用户邀请好友一同拆红包。
3、好友助力、砍价、加速类玩法
典型案例:携程小程序
被封时间:2019年11月
在这方面,最常见的案例便是旅游平台推出的助力抢火车票系列、电商类平台推出的砍价系列,在19年11月,该类玩法被列入“诱导分享”。
4、诱导或误导下载/跳转类内容
典型案例:QQ音乐、网易新闻、知乎等
被封时间:2020年12月
打开页面后自动弹出选项框
这是这次微信大规模封禁的重点,事实上,小程序与APP之间确实可以互相跳转,但在用户未下载APP的前提下,开发者不可以“阅读原文——下载APP”“打开音乐——下载APP”的路径诱导用户下载。
侵犯消费者权益
1、虚假红包、活动、拼团不成功不退钱类
典型案例:某拼团小程序
被封时间:2019年10月
虚假红包、活动比较容易分辨,但一些违规拼团活动往往暗藏“玄机”,对于虚假、欺诈、抽奖性质、规则不清晰的拼团活动,比如拼团不成功转抽奖,拼团规则不清晰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2、仿冒微信内容排版、域名、UI设计等
典型案例:快手
被封时间:2020年1月
可以看到,在快手小程序中,打开页面自动弹出选项框,并且选项框UI违规模仿微信,让用户误以为是微信内部弹框,用户点击取消后仍会弹出离开微信的选框,狐假虎威,混淆用户试听的行为,在此次被严禁。
3、非法获取和使用用户数据、信息类
典型案例:@微信官方索要圣诞帽
被封时间:2017年圣诞后
小程序可通过“一键授权”获取用户头像、名称、性别等信息,但微信严令禁止对用户信息进行二次加工。
恶意违规及对抗行为
游走在灰色地带,套娃式诱导
典型案例:幸运团团购
被封时间:2018年
这个案例非常值得参考,先来看一下它的操作链路:
Step 1:用户领取了第一个红包之后,分享第二个群才能领第二个红包;
Step 2:第一个红包不能直接提现,需要至少参加一次活动;
Step 3:完成活动后想要提现,还必须加客服的个人微信。
它的第一步其实并不涉及诱导分享,但是后续通过技术手段,将违规内容包裹在程序里。
根据媒体报道,微信对此表示,根据用户投诉,部分第三方APP服务提供者在知悉前述治理公告后,不及时全面纠正损害用户体验的违规行为,而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各类恶意绕开和对抗,包括但不限于在遵照公告要求修改页面设计、微信予以恢复直接访问服务后,将页面再次改回违规形态;技术角度故意将部分页面设置为用户点击后概率性随机进入违规页面等。针对此类恶意技术对抗,损害用户体验的行为,微信深切呼吁第三方APP服务提供者及时予以停止。
作者:十三l
文章来源:产业新经济(ID:yinghoo-tech),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NgUa9XTcD88aCQ2VURqhA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