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一季度,都是上市公司大考交卷最密集的时候。
3月28日,海尔生物发布2022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8.64亿元,同比增长34.72%;还原2021年确认的联营企业Mesa的持有期收益和处置收益后,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5.22%,扣非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9.81%。
事实上,这已是海尔生物连续12个季度保持上扬态势。截至4月4日,海尔生物当日收盘价为68.15元/股,较年初有一定幅度的回落。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说,股票价格是由企业的内在价值(基本面)决定的,虽然短期内会有所波动,但长期看,股价走势与行业、企业的成长是正相关的。
本文尝试回答三个问题:
1、海尔生物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2、海尔生物的持续成长力来自哪?
3、海尔生物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一、科技生态新物种,水大鱼大
一直以来,就海尔生物是做什么的?要做什么?大家常常停留在最初低温存储领域,其实不然。从最新定位看,海尔生物是一家聚焦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的数字场景生态品牌。
前面的修饰词告诉我们,它关注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基因编辑、表观遗传学、分子工程、医疗科学性和先进性等一系列涉及人类生命盈康的内容;后面的修饰词告诉我们,它烙印着数智化、场景化、生态化、平台化等前沿符号,堪称科技进化新物种。
如此,海尔生物的贝塔属性便一目了然:长坡厚雪。
首先,景气度方面,即是否契合时代主题。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健康中国行动,以及最近两年顶层文件一再定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无疑都是对该赛道“风向标”的最强认证。
其次,长度方面,业界一位著名的投资大佬曾由衷慨叹过,如果人的寿命是100岁,中国的生命健康和医疗创新进程也就刚刚10岁,正处在新陈代谢最旺盛的阶段。
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6年-2021年,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投入的研究资金从496亿元狂飙到了1101亿元,仅五年的时间就翻了一倍还多,而且如今仍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同时,高研发投入又助推相关实验耗材市场不断扩容,预计2023年达到575.3亿元。
垂直深度方面,大到有形的、看得见的物质,比如医疗器械、药品、血液、疫苗,小到肉眼看不见的DNA、染色体、菌种,犹如一片深不见底的海域,都是海尔生物徜徉翱翔,创收创利的天地。
大势的动能+长度的成长力+深度的永续性,对应着确定性、弹跳力、“天花板”,节点财经以为,现在A股,几乎没有哪个板块,可以与生命健康和医疗创新相媲美,这里甚是浪大风急,池塘宽广。
简单解释,长在这样土壤里的公司,他们向上攀爬、向下扎根时,犹如御风逐浪,更容易获得“卷起千堆雪”的机会,且在特定情形下超越时间和空间范畴,遇到制约行业瓶颈的风险很少。
有句俗语叫“水大鱼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美国著名投资机构,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同样认为:投资于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于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
体现在海尔生物身上,大水之中必有大鱼。目前其市占率已经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是仅次于赛默飞世尔,国际市场唯一有竞争力的国产品牌。
二、“三级跳”,硬件制造-物联网转型-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
在被誉为商业界圣经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杰里·波勒斯和吉姆·柯林斯探讨了经久不衰的公司都有哪些特点,一个发人深省的观点便是要做造钟人,而不是敲钟人。
引申开来,所有的产品、服务和伟大的构想,终究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落,只有那些前瞻趋势,先行做出适应性战略布局或产品升级、服务优化的“造钟人”,才能跑过时间齿轮的转动,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海尔生物始于2005年,最初依靠在低温存储领域厚重的技术积累,撬开了硬件市场,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2017年开始逐步进行物联网转型,后自2022年锚定“生命科学+医疗创新” 航道,时至今日已经锤炼为行业领先的数字方案提供商。
在“三级跳”的进阶过程中,海尔生物完成了业态的极大丰富、发展空间的快速充拓,以及跃迁路径的深度迭代。这也是为什么,公司能在过去多年一直保持强劲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2022年,海尔生物的营收从14.02亿元增长至28.64亿元,扣非归属净利润从3.14亿元增长至5.33亿元,期间复合增长率均在两位数以上。
其中,来自物联网场景解决方案的收入分别为2.81亿元、6.68亿元、12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90.61%、138.11%、79.7%,占总营收比重为20.01%、31.42%、41.9%。
若按照板块划分,2022年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营收分别为12.45亿元、1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43%、29.41%。
不难看出,持续的业绩兑现和业务结构调整是海尔生物的突出地貌。
究其原因,输出硬件VS输出场景,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的、单向条和固定地点、有限边界的交易,后者则是主动的、几何态和高附加值的无限循环模型;在扫障除患时,前者只能针对某一个问题,后者则可以做系统性的处置,一次性消弭痛点、盲点、堵点。
进一步地,场景+数字的融合,生命科学+医疗创新的双向奔赴,海尔生物不仅实现对自身成长力的指数级赋能,而且涤荡旧尘,激发内部潜能。
财报中的一组数据已给出利好的答案:2022年,公司新增用户占比超过30%,单用户价值不断提升,服务收入占比超过10%。
生命科学场景,2022年公司实验室新品类收入快速增长,生物培养类、实验室耗材类产品连续翻番;医疗创新创景,针对医院用户、公卫用户、血/浆站用户,不断有新的创新方案落地、复制。
由微知著,我们洞悉的是海尔生物身份的转换,从纯粹的设备供应商,蜕变为集硬件制造商、方案设计商、技术开发商、链路运维商于一体的“多面手”,既大幅延长生命周期,又连绵不绝地在源头活水,助力其生命力日新月异,冲破盈利“桎梏”。
一并的,还有对估值逻辑的重塑。参考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赛道的高景气度,叠加物联网万物互联的本质和生态型运营模式内涵的自驱动、自进化、自更新能力,海尔生物早已脱胎换骨。
换言之,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刻舟求剑的老眼光,后果便是“苏州过后无艇搭”。
三、如何博取竞争里的α超额收益?
对资本市场来说,个股最好的境界便是阿尔法和贝塔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诚如海尔生物,贝塔值已“盖棺定论”,阿尔法值又该如何界定?抑或,它能不能跑出自己的阿尔法?我们从三个维度分析。
高科技企业,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技术实力。
据节点财经观察,从产品到场景、生态,再到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硬科创向来是海尔生物的鲜明标签,更是首要的驱动力。
财报显示,2022年,海尔生物研发费用2.92亿元,同比增长23.77%;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59%,达897人。
投入的决心和努力的程度反映到成果上,由海尔生物构建的低温技术平台,潜心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两大板块,先后突破精准控温、ADRC 算法、冻干、斯特林制冷控制、主动式航空温控等技术,并凭借程序降温仪、细胞冻存复苏活性、超高速离心机、生物培养类产品或业务,陆续向辅助生殖、生物制药、生物细胞产业、工业生产核心原材料等新领域拓展,不断抬高成长“天花板”。
以主动式航空温控物流装备管中窥豹。其以面向“无人区”的勇气,仅用一年多就打破了欧美巨头30年的垄断地位,孵化出了我们自己的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器,不仅如此,海尔生物还联合药企、航空公司、机场、货运代理、货站、MRO等上下游资源,打造了亚太区域首家覆盖全球的远距离温控运输生态平台,推动中国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升维。
正是对研发创新的极度重视和执着,为海尔生物高高筑起“护城河”,也沉淀出穿越周期后仍旧“阪上走丸”的底气、韧性、弹性,并在更久期的视线里享受技术创造的复利。
再者,竞争格局。如前文所述,海尔生物市占率已经位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
遵循商业和经济颠扑不破的演化规律,壁垒越厚的玩家,通常虹吸力度越大,迎接它的往往是集中度最大化,直至出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
也就是说,任尔东西南北风,“卷内”or“卷外”,成功的天平常常倾向头部企业。
最后,我们或许可以对海尔生物的展望更乐观一些。相较同赛道的选手,海尔生物国内外两个市场联动,相当于拥有两块耕种的沃土,两条增长主线。
更甚者,国外市场的轮廓已愈发清晰起来。财报显示,2022年海尔生物海外市场实现收8.34亿元,同比增长 56.45%。
综上,无论是基于宏观大势的β基准收益,还是基于微观个体的α超额收益,海尔生物一应俱全。坦率地讲,就这样的公司,他未来的的业绩和市值预期足够直接拉满,“击球区”或就在眼下。
文 / 七公 出品 / 节点财经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