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解读:股价销量齐涨,科大讯飞AI老兵焕新颜?

来源:A5专栏 时间:2023-08-18

人工智能浪潮下,科大讯飞持续加强AI赋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逐渐显现。

近日,科大讯飞发布2023年半年报。财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78.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4亿元。具体来看,二季度大幅扭转了一季度的下滑趋势,实现营收、毛利超60%的环比增长。

第二季度之所以能有如此亮眼的财务表现,主要原因是星火大模型在C端市场大获成功。资本市场也毫不吝惜对科大讯飞的看好,今年以来科大讯飞股价上涨近98%,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23.46万户,增幅达12.40%,远高于3.87万户的行业平均水平。另外,近90天内共有28家机构对科大讯飞给出评级,其中买入评级23家,增持评级5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星火认知大模型”帮助科大讯飞打开业绩增长空间,但AI大模型的市场竞争正在愈发激烈,作为AI老兵的科大讯飞又该如何保持竞争优势?

C端营收创历史新高 星火认知大模型加速释放产品力

2022年到2023年一季度,由于供应链调整、大模型攻关等,科大讯飞持续加大成本支出,新增投入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业绩表现。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28.88亿元,同比下降17.64%。

不过从二季度开始,一切开始好转。财报显示,科大讯飞二季度营业收入49.54亿元,同比增长9.68%,环比增长71.56%;毛利19.38亿元,同比增长7.80%,环比增长60.21%;此外,完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75亿元。

这背后虽然有诸多业务线持续释放商业价值,如2023年上半年,教育、开放平台及消费者、智慧汽车、智慧医疗、智慧金融等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63%、21.6%、26.14%、37.13%、22.19%,但起关键作用的是星火认知大模型带来显著的业务增量。

据了解,5月6日星火认知大模型和其商业应用成果同步发布,如大模型+AI学习机、大模型+讯飞听见等。在多年铺设的规模化营销网络加持下,产品力向销售额的转化来得十分迅速。

财报披露,目前科大讯飞在全国共设立32个区域营销机构(各省大区+央国企),覆盖国内全部省份,在全国2800多个区县中,科大讯飞已有效触达85.7%区县中的主要客户群。C端硬件的GMV因此创造了历史新高。财报显示,搭载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的讯飞AI学习机GMV在5月和6月分别增长136%和217%,整个上半年销售毛利同比增长60%,强势增长并跑赢行业大盘。

而科大讯飞AI大模型能取得良好的商业化成果,也与其长期聚焦C端市场的产品策略有关。

目前许多AI大模型厂商都将发展重心落在B端市场,纷纷推出面向垂直场景的行业大模型,如腾讯面向金融、政务等数个行业推出MaaS大模型一站式服务平台,华为面向行业的盘古大模型也在日前亮相等。但这类大模型产品往往考虑的是如何提升解决管理、组织、业务层面的效率,需要较长的产品孵化期。

C端市场则不同,基于消费者注重的是体验,产品能够解决某一实用需求,并且操作简单易用,能够更快获得市场反馈。如科大讯飞AI学习机,在搭载了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后,中英文作文辅导、中英文口语学习等体验显著提升,良好的产品体验迅速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销量。

销量涨势喜人,管理层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财报中披露了股份回购计划,体现了对公司长期内在价值的信心,并预期在今年10月24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将实现通用模型对标ChatGPT,且实现中文超越、英文相当。但是,现阶段AI大模型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随着科技巨头们纷纷加大投入,科大讯飞又该如何构筑自己的护城河?

巨头加速布局AI大模型 科大讯飞如何构筑护城河?

当前形势下,做好大模型并不容易。一方面是市场不断扩容,竞争也在持续加剧。目前全球基本都将人工智能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据预测,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6万亿美元,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行业整体向好的背景下,厂商们纷纷加快大模型布局脚步。

另一方面是大模型商业化仍在前期探索阶段,需要大量的投入。目前业内共识是每个大模型都是一台昂贵的“碎钞机”,微软迄今为止向OpenAI投入了超100多亿美元,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更是坦言,OpenAI可能需要在未来几年尝试筹集多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开发足够先进的通用AI,同时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而国内的AI大模型公司,无论是科大讯飞这样的头部企业,还是云从科技等新锐公司,研发费用都呈普涨趋势。财报显示,科大讯飞研发投入从2021年的29.3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3.55亿元,同比增长14.28%;研发人员数量从8367人上升至9281人,同比增长10.92%,在整体员工中的占比提升至61.68%。2023上半年,虽然面临营收利润方面的压力,但研发投入也进一步增长至16.56亿元,同比增长3.57%。而且技术投入的竞争远未结束,这考验着企业的现金流。

由此来看,科大讯飞虽然在多个C端细分市场取得一定的规模成果,比如,财报显示,讯飞翻译机在国内市场份额稳居第一,2023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00%,在汽车领域新增前装智能化产品的出货量近410万套,累计出货量超过5000万套,金融科技方面以AI+大数据赋能普惠保险,覆盖53个城市,累计参保用户1545万,但是未来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那么,这种态势下,科大讯飞将凭借什么在大模型商业化应用上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

整体而言,AI大模型企业都是一边迭代技术一边铺设场景寻求商业化突破,在这样一场拉力赛中,自我造血能力至关重要。从财报来看,科大讯飞在通用模型层面实现了产品销量的转化,较强的自我造血能力能够帮助其在“千模大战”中稳住阵脚,而这背后需科大讯飞以扎实的AI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底座,在认知智能方面不断开拓丰富应用场景。

具体而言,科大讯飞的研发方向以源头创新为主,并非简单的生成式AI研发或接入其他B端AI生态的产品开发。

而掌握源头技术的最大优势在于核心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平台自主可控,能够基于消费者需求构建开发生态圈。财报显示,讯飞开放平台已开放587项AI能力及场景解决方案,聚集497.4万开发者团队,总应用数达172.5万,链接超过500万生态合作伙伴,讯飞开放平台国际站的开发者总数也达到13.8万。

当然,除了科大讯飞外,华为、阿里云等企业也在大力构建开发者生态,华为2022年通过沃土云创计划、众智计划、星耀计划等开发者计划投入19.4亿元,完成对超365万人次的开发者赋能;阿里云旗下的魔搭社区截至2023年7月底,也集聚了200多万AI开发者。但从规模和转化成果数量来看,科大讯飞处于领先。另外,从京东商城的产品序列来看,目前只有科大讯飞拥有较完整的AI硬件产品体系,华为与阿里云在C端的产品线较少。

C端的开发相较B端成果转化更快,凭借在C端拥有的完备的产品序列,科大讯飞能够凝聚更多的开发者。而生态可以视作AI大模型通往商业化落地的大门,率先构建成型的企业能够在下阶段竞争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基于后续对生态的完善,科大讯飞有望探寻到更大的增长空间。

财报透露,2023年下半年讯飞星火大模型将持续突破升级,8月15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也已发布V2.0升级版本,展现多模态理解(包含视觉问答、描述、推理等)及多模态生成(文图生成、可控语音合成)方面的能力及对应成果应用等。之后C端智能硬件产品销量表现或许能进一步验证,科大讯飞以开发生态圈增强产品转化力的逻辑,成色究竟如何。

作者:好蓝不灵

来源:松果财经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