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软件的2024,在进化中遇见“新机遇”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02-01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从2012年的2.5万亿到2022年的10.81万亿,国内软件产业收入增长了近4倍。特别是近两年,得益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软件产业更是迎来了黄金期。在外部数字化需求的拉动下,产业内生动力强劲,服务商不断地加速产品进化、生态布局,以寻求新一轮增长。

然而,一半是火焰,另一半却是海水。前几年,由于内卷加剧,产业内充斥着各种无序的竞争,同质化产品的日益严重也带来了恶性价格战,再加上资本的退潮,让各家厂商饱受困扰。

那么,在如此背景下,作为软件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2024年企业级软件市场还存在机遇吗?服务商将如何开辟全新的业务增长点?如何匹配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呢?

且看权威专家与实践者的洞察和分析。

机遇一: 数字化转型 依旧空间广阔

毫无疑问,作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正当其时。

根据《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0%,同比名义增长10.3%。更值得注意的是,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分别为18.3%和81.7%,明显呈现“28比例”结构。这表明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已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政企数字化转型部主任徐恩庆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能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而且它将以一种崭新且高质量的生产方式,引领企业走向一场全新的生产力革命,并加速 新质生产力 的形成

从创业到现在,纷享销客创始人兼CEO罗旭第一次深刻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火爆程度。目前,他带领团队已服务了6000余家大中型客户,其中绝大多数企业都已视数字化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抓手。

然而,纵然数字化转型已进入深水区,但仍有不少企业在认知、意识、策略、投入方面做的并不到位,甚至于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最后适得其反。罗旭强调,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次管理变革、理念变革、运营变革、组织变革的整体性运动。如果不能以变革的角度去审视它的价值,将无疑带来破坏性的结果。

他说:“企业要从根本上意识到,不论是选择哪一款软件或平台,都是数字化运营理念的升级,都是为了寻求更科学的管理和发展方式。同时,结合这些新理念,企业要用新技术、新产品完成对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再造,从而摆脱传统软件带来的束缚。而且,企业还要加强员工数字化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可以驾驭数字化这个‘无人机’。”

为了更好的帮助企业数字化转型,纷享销客内部总结了“24字方针”,即战略牵引、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最终,企业将在核心业务数字化的带动下,完成整体数字化转型。

罗旭表示,当企业具备变革的思维后,就要以公司战略为牵引,规划数字化战略和蓝图,构建数字化的业务体系,从而确保数字化转型不会走偏。同时,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个“一把手工程”,是面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工作,只有它才能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位。

这些年,作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和实践者,纷享销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担当。他们坚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的发展原则,不仅要帮助客户解决现有问题,而且要在此基础上构建支撑企业未来发展的各种能力。

为此,在产品方面,纷享销客持之以恒的推进研发和创新,着力打造高可用、可扩展的能力型平台,集成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等工具,帮助客户解决复杂业务场景的数字化难题,并规避由项目化交付带来的IT投入一次性风险;在业务覆盖方面,他们强调行业化发展策略,不断加深产品和生态的行业化能力,帮助客户基于行业场景完成数字化转型。此外,他们一如既往的坚持“连接一切”的理念,帮助企业在构建产业互联网的过程中,实现在不同业务主体、产业链上下游、生态伙伴之间,从账号到数据再到业务的一体化,从而让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最大化。

正如罗旭所言,在当下复杂局面下,降本增效只是数字化建设的必修课,而一场深入骨髓的企业变革和重塑,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层次追求。“只有合理的运用技术并建立一种全新的价值型能力,让它重塑企业的运营管理、生产管理、渠道管理,以及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应对新一轮的数字化浪潮。在这个过程中,优秀的企业将进一步巩固核心竞争力和行业地位,而经营困难的企业也将借势反转,从泥潭中跳出!

机遇二:国产化替代势不可挡

如果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级软件新一轮增长的推手,那么在此基础之上,国产化替代也将成为国内厂商不可忽视的新机遇。特别是在地缘政治和政策的多方催化下,它的开局相当不错。

坦率的讲,国产化软件替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过去,由于自身能力的不足,甲乙双方之间的信任度明显不够,客户对于国内产品和国产化项目的信心十分不足。这两年,随着厂商产品能力的不断提升,实施交付水平的增长,以及成功案例的相继推出,企业对于国内产品的看法有了明显的转变。

目前,双方已进入到相互信任的磨合期,大家边探索、边替代、边服务、边适配。但是,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从能用到好用,从单一应用的信任到全面获得认可,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徐恩庆提出,随着信创工作的持续推进,信创化+数字化的“双浪”叠加,也将为国内服务商开辟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驱动他们探索信创环境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最佳实践。而在众多参与者中,纷享销客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前面提到,纷享销客已服务了众多大中型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到了来自于客户最正向的反馈,即本土化产品已完全可满足企业的各类复杂需求,产品的基础能力与欧美软件已相差无几。

事实上,这与罗旭的看法不谋而合,甚至于在一些方面,他认为国内厂商还具备更加突出的优势。比如,在消费互联网的牵引下,国内软件极其注重用户体验和应用习惯,在易用性、本土化性能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再如,随着软件人才能力的提升,国内产品的服务优势也逐渐凸显,尤其是贴身性的服务,是国外厂商所不能相比的。又如,国内软件在敏捷开发,产品迭代效率方面也极具优势,这保证了他们可更快速的响应客户需求和终端市场的变化。

“这些年,国内软件产业已逐渐走出了‘低质低价’的恶性发展道路,转而走上了‘高质优价’的正途中。在全新的历史机遇下,国内软件企业不仅将成为数字化转型的主角,而且也将带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罗旭说。

机遇三:出海将成为下一个爆发点

除数字化转型和国产化替代外,国内软件产业还迎来了下一个爆发点,那就是“出海”。

当下,国内企业出海已成为一种新势力。如果将国产化替代看作是客户创造的被动性机会,那么出海绝对算是厂商在寻求新增长点下的主动性选择。

在这条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道路上,先锋企业除了要面临技术、生态以及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挑战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数据安全和隐私合规方面的要求,也为他们竖立了不少屏障。几年前,纷享销客就开始布局海外业务,他们深度参与其中,有着最为强烈的感受。

他们发现,国内软件企业出海呈现两种模式:伴随出海和真正意义的国际化。

所谓伴随出海,就是围绕着中资企业的出海提供专业且贴身的服务,帮助客户打造国内外一体化的业务平台和管理支撑,并配合他们完成海外区域的系统落地和部署。这是目前很多厂商都会经营的一种出海业务。但是,这种方式虽空间广阔,却存在明显的天花板。

而真正意义上的出海,是全新打造国际化战略,重新定位自身在世界舞台的位置、价值,以及与国际生态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更好的直面全球客户。不可否认,我们是国际市场的后进者,但却不缺在产品构建能力、工程化积累、工程师红利,以及国内外联合开发等方面的优势,这些将为软件厂商的主动性出海推波助澜。

罗旭直言,国内厂商在出海的过程中将面临很多挑战,比如是否能真正跳出“本土化”思维,重新定位产品,构建国际化的人才体系,遵循属地化的法律制度,亦或是打造国际化的运营模式,与属地更好的沟通,更好的提供客户服务等,这些都将决定企业国际化战略是否能真正落地。

早在2019年,纷享销客就迈开了国际化的第一步。在近五年的摸索中,他们产生了不少心得。首先,本土软件企业最核心的就是要解决思想理念的问题,就是创始人、合伙人一定要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排头兵。 他们应站在国际的最前沿,亲身感知国际市场的环境和变化,进而敏捷的做出决策,真正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

其次,企业要进行深入的市场洞察,精准的找到客户的需求和机会点,然后打造全新的产品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积极拥抱和融入国际化生态,进而构建端到端的闭环服务能力,从而释放独特的价值。

罗旭特别强调,出海的软件企业切忌乱用工程师红利,这将严重阻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将价值做深、做透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影响下,软件产业已进入到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值得欣慰的是,不论是本文提到的数字化转型、国产化替代,还是国际化出海,国内企业级厂商都呈现出了较强的活力和韧性,势与机遇同行。

曾经,历史上无数的优秀企业都在告诉我们,在最恰当的时机,只有拿出足够的胆识和创业精神,才能把握住机遇,比别人领先一步成功。因此,就纷享销客而言,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摒弃以机会主义驱动的发展模式,坚定不移的秉持长期价值主义,将客户价值和自身能力建设放在首位,踏踏实实的打造产品,将价值不断做深、做透。这样才能更好地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达成自身的发展使命和愿景。

当下,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身处历史的机遇期,纷享销客正以一种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姿态立足于产业,阔步走向下一个即将腾飞的十二年!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