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核闪耀云端,第二代AMD EPYC带来领先的容器性能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0-04-14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发展,以虚拟化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一直层出不穷。从2013年出现的Docker,再到2017年引燃市场的Kubernetes,容器(Container)技术的出现掀起了新一轮的虚拟化革命,使得容器化和微服务成为了企业上云的首选之路。

据有关调研报告,应用容器市场规模将从2016年的7.62亿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27亿美元。如此快速的增长,为群雄逐鹿的云计算领域开辟了新的战场。但与此同时,如何能有效支持容器技术,使其充分发挥驱动应用的最优性能,进而更好地保障企业上云,这也成为了众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而随着拥有最高64颗核心的第二代AMD EPYC(霄龙)处理器的出现,这一问题也找到了答案。

短短几年成为企业上云的主流,容器应用还有哪些挑战?

与传统的应用程序架构相比,容器架构显然具有很多优点。大多数业务应用程序由组织成堆栈的若干组件构成,例如web服务器、数据库和内存中缓存。容器可以将每个组件组成可以独立维护和更新的功能单元,这些易于打包以及轻量级的组件能够与同一虚拟机中的其他组件一起运行,有效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甚至在安全性方面有更可靠的保障。尤其对于企业级部署来说,容器显然能让企业的上云之路更为“灵活从容”。

需要注意的是,容器只是位于应用程序或组件和服务器平台之间的接口集合,使应用程序可以方便部署到服务器上运行。企业应用在转移到容器的同时,要想获得良好的性能,服务器平台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选择一款什么样的云服务器才能在容器上驱动应用的最优性能?关键要看服务器搭载的处理器 (CPU) 的性能如何 。

从技术视角来看,容器最大的优势是具备轻量特征和灵活性,因此,服务器处理器需要以极高的性能和带宽来配合容器环境的敏捷性,以保证计算资源的标准化管理和快速能力输出;从架构视角来看,容器作为当前最具有潜力的云技术之一,应用于它的处理器的架构也必须具备可持续发展和升级能力,才能为企业持续创新免除后顾之忧;从生态视角来看,由于很多容器支持混合和多云的采用,因此服务器处理器也需要对多种云环境具备包容性。

领先创新特性,第二代AMD EPYC全面保障容器应用

其实,无论是云端还是数据中心应用,企业对于计算性能的需求只增不减,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以较低的成本提升整体效率。第二代AMD EPYC(霄龙)处理器基于 x86 架构,采用先进的 7nm 制程工艺,将目标核心数、大内存容量、高内存带宽和海量 I/O 以适当比例组合起来,为容器等云端工作负载带来了卓越的功能特性。更重要的是,基于创新的架构,第二代AMD EPYC能够以更低的空间和成本获得更高的性能。

 

全面支持Docker容器的领先特性。 在第二代AMD EPYC驱动的服务器上,用户可以在 Docker 平台上创建灵活、可扩展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可用的硬件,而不会消耗整个虚拟机堆栈的资源。用户可以通过快速扩展或收缩容器,以满足需求高峰或将资源重新用于其他应用程序。并且,第二代EPYC基于标准的x86架构,x86的兼容性意味着用户可以在 AMD EPYC处理器上运行绝大多数基于 x86 的应用程序。

更多核心,超大带宽,在相同空间内轻松实现性能突破: 基于 7nm 制程工艺的第二代 AMD EPYC 与上一代处理器相比,在同一空间内封装了更多核心,最高拥有64核128线程。在相同的数据中心占用空间中,更高的核心密度等同于更高的性能。此外,其单路最高内存带宽可达204.8 GB/s,同时还配备128条PCIe 4.0。凭借其超高的核心数量、内存容量、带宽和海量 I/O,容器应用将能够轻松实现性能突破,并降低拥有成本。

卓越的灵活性,保障用户在最需要的地方获得一致的性能: 第二代AMD EPYC在不影响处理器特性的情况下,支持用户将核心数量与应用程序需求相匹配。第二代AMD EPYC的SoC 采用了先进的 7nm 制程工艺,提供了 8 至 64 核心性能的一致性,包括 128 个 PCIe® Gen 42通道和 8个内存通道,并可访问高达 4 TB 的高速内存。EPYC 处理器的均衡资源集可以帮助用户更自由地根据工作负载调整服务器配置的大小。

64核闪耀云端,第二代AMD EPYC带来领先的容器性能

性能需求在不断增加,而IT预算和数据中心空间却跟不上发展的速度,是加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第二代AMD EPYC采用Chiplet混合多芯片架构,分为两大部分:八个晶片作为处理器核心,每个晶片上有8颗x86计算核心,一个I/O晶片负责处理器安全和外部通信。这种灵活的设计在同一空间内封装了更多核心,最高拥有64核128线程,带来了全面领先的性能。

卓越的性能是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前提。借助搭载第二代 AMD EPYC(霄龙)的服务器, 保障8至64核心性能的一致性,可以在客户最需要性能的地方提供领先且一致的性能。通过更好的系统资源平衡,为当前和将来运行容器工作负载时所需的性能、灵活性和安全特性。

在实际测试中,第二代AMD EPYC 7002 系列处理器在运行容器工作负载方面非常出色。测试系统为配备两颗EPYC 7742处理器的服务器节点,核心数为128个,内存为512GB,操作系统版本为RHEL 8.0,Docker版本为18.06.3-ce,每个容器工作负载均同质,运行SysBench 的单线程微基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测试结果表明凭借其超高的核心数量、内存容量、带宽和海量 I/O,基于第二代AMD EPYC 7002 系列处理器的容器应用能够实现性能突破,并降低拥有成本。

开放包容的生态系统,为多云环境提供更多选择

云计算时代面临着生态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AMD持续创新并致力于支持开放标准,加之与 OEM 厂商和软件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第二代AMD EPYC 7002 系列处理器不仅带来了领先的性能,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这种坚持在云端也不例外。第二代AMD EPYC(霄龙)处理器自发布以来,与腾讯云、AWS,Microsoft Azure,Google Cloud,Oracle Cloud等主流云提供商的密切合作,不断在性能、性价比和可扩展性等方面帮助云合作伙伴创造新的里程碑。4月1日,IBM云也刚刚宣布在其产品组合中增加了AMD EPYC 7642处理器,使最新的IBM的裸金属服务器拥有了更高的计算性能。

……

随着虚拟化的不断深入,AMD与云提供商的合作将拓展到更多领域,为容器等工作负载带来性能更高、成本更优的选择。作为目前市场上当之无愧的高性能处理器之选,第二代AMD EPYC凭借其架构设计的领先性,以及对云生态系统的包容性,无疑将成为助力企业上云,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必选利器。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