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歌曲大肆传播,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K歌软件也“黄”了?

来源:互联网前沿 时间:2020-11-17

因全民K歌涉黄,腾讯被罚全面整改

今天,全国“扫黄打非”办发布了《“全民K歌”涉黄处理结果》。公告表示已针对媒体报道反映的“全民K歌”APP传播色情低俗歌曲等问题进行了查处。

全民K歌也回应表示,已就公告中提及的问题完成了整改,今后将继续强化对包括UGC在内的各项内容的审核,对违规内容或账号的处罚绝不手软。

事情还要从半个多月前说起,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网络生态治理研究中心针对音频类APP违规内容,面向公众展开了问卷调查。

全民K歌的涉黄问题,被一份份问卷调查助推着,浮出了水面。

市民王阿姨察觉到,自家13岁的孩子近来十分沉迷全民K歌APP,玩的时候还经常遮遮掩掩。后来,她无意中发现,孩子竟然转发了一首“黄歌”,歌词露骨,时不时还夹杂着不可描述的娇喘和呻吟,直接让她傻眼!

这首知名的网络黄歌名叫《小蛮腰》,这首歌在其他音乐平台上没有踪迹,但在全民K歌APP上,却可以横冲直撞,毫无障碍地传播。

在全民K歌APP上已经有大量用户翻唱,甚至还有人将其改编得更加露骨,上传自己的账号后,无需经过平台审核即可发布。

“没想到全民K歌APP上有这些东西!”王阿姨说。

除了大量的“18禁歌曲”之外,全民K歌首页的推荐视频中,还有许多性暗示明显的低俗内容。

在这些涉黄歌曲和低俗视频的评论区,还存在大量污言秽语。更有人把评论区当做了黄色资源售卖站,用暗语或暗示性图标为色情平台引流,在其他平台售卖明码标价的黄色音频资源和有偿嗑炮服务。

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开启了青少年模式,也可以搜索到这些歌曲和视频,看到这些评论。

谁能想到,一个K歌APP,居然也能成为黄色信息发展、传播的温床?

从K歌工具到社交平台

2014年,全民K歌和唱吧APP上线,使得在线K歌行业的发展开始步入正轨,短短几年,就积累起了庞大的用户流量。

到2018年,行业月活跃设备已经超过了2亿,网民渗透率高达50.6%。2019年,这个数字逼近2.2亿,网民渗透率达到53.6%。

基于移动设备、在线娱乐的崛起,K歌不再是一种拘泥于KTV的娱乐活动,只要抽个两三分钟时间,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

而2020年,在疫情的影响下,线上K歌行业又迎来了小高潮。

最开始,在线K歌软件的诞生,或许只是为了帮助“麦霸”们将零碎时间利用起来,随时随地满足他们的歌瘾。说白了,就是个工具而已。

然而随着产品体验的不断进化,K歌软件开始营造出一种社交氛围。

K歌软件做社交有多成功?从闲鱼上就可以看出。

在闲鱼搜索“代唱”,就能出现各个平台各种价位的代唱服务,从唱吧到全民K歌,从男声到女声,从粤语歌到英文歌,从数来宝到黄梅戏,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为了在K歌APP中保持高水准段位的社交形象,获得认可,用户们不惜花重金请代唱。

一方面是熟人社交。例如,用户会把自己唱的歌分享至朋友圈,许多父母会默默播放孩子唱过的歌,送花点赞,许多现实好友也会在APP中相互关注进行互动。

另一方面,则是陌生人社交。许多人羞于在熟人面前表现自己,反而在陌生人的社交网络中如鱼得水。他们以歌会友,创建歌房,在其中营造一种虚拟又真实的K歌环境,与陌生人共同狂欢。

然而,与陌生交朋友,不仅仅代表着自我个性的展露,也有“放飞自我”的可能。缺少了现实身份的约束,用户对自己的行为毫不约束,在个人主页传播淫秽信息,在歌房公然谈论大尺度话题……或以此牟利,或以此为乐。

在社交狂欢的背后,是悬在平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内容监管。

内容监管的痛,谁能懂?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

庞大的用户,既给互联网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也创造了无数垃圾,大量未成年网民的涌入,让互联网的内容监管问题更是迫在眉睫。

2020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划定了禁止触碰的十条红线。

再加上前几年陆续推出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互联网内容监管的相关政策越来越紧。

然而,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垃圾就像田间野地的杂草,生命力极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垃圾信息在一次次的打击、监管下不断对抗、进化,甚至更加隐秘。

如今,单纯的文本关键词和视频违规内容检测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不少黑灰产内容也曾因此遭受重创,大量账号被封禁,大量平台被邀请“喝茶”。

黑灰产眼看正面刚不过,随即转入地下游击。

首先,在传播场景上,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景。例如,在新闻中插入违规内容,在用户评论中留下联系方式,在直播中打色情擦边球,甚至在弹幕中都有可能出现色情网站,简直是无孔不入。

其次,在传播内容上“改头换面”。为了避免触及审核红线,这些黑灰产通常会将违规内容中的敏感字拆开、用谐音代替、用标点符号隔开、用emoji表达意思……

最后,为了对抗封号,黑灰产团队往往会准备大量小号。用小号来发布违规内容,即便被封了也不心疼,这也大大地增加了内容审核团队的工作量和准确度。

内容监管的难,就难在敌人太狡猾。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但无论如何,内容监管都不能松懈。

越是大的网站、平台,肩上的责任就越重,越要重视和加强内容监管。因为内容安全不仅仅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线,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底线。

作者:周文君

文章来源:互联网前沿(ID:netqianyan),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VSt5y5AFV9bH3WJhyGLCQ

项目推荐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