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入冬,TO B救场

来源:A5用户投稿 时间:2022-05-27

随着C端市场逐渐饱和,流量红利日趋放缓,移动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已然落幕。而据普华永道报告预测,中国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在B端,科技企业赋能B端服务C端,将成为主流的产业发展趋势;并且预计到2025年,这一产业趋势将给科技企业带来的整体市值将达到40万亿至50万亿元。

在此背景下,曾经一直在C端不断攻城掠地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将目光瞄准了B端市场。其中,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巨头,无论是在对外的投资布局上,还是自身的业务发展上,都已经成功迈出了向产业互联网进军的第一步。而想要进行业务转型的腾讯,更是早已将To B作为了发力的重点。

换挡To B

事实上,腾讯在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大刀阔斧地进军 B端市场了,而为了配合业务的转型,腾讯在投资并购、规模扩张、公益事业等各个环节都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从这些动作不难看出,腾讯向B端纵深发展,全面拥抱产业互联网的决心已经显露无疑。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红利日渐消退之后,各企业面向B端的产业互联网转型已经成了必然趋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云计算、AI和5G等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产业变革,让B端市场的重要性日渐攀升,各种产业机会也开始不断涌现。于是,互联网巨头纷纷开始发力产业端,从To C转型To B也就成了各大互联网巨头的主旋律,这其中自然也包括腾讯。

其次,腾讯转型B端市场,自然也有着提高营收、补足自身业务短板等方面的考量。从腾讯前不久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不难看出,其游戏和广告等核心业务都不可避免地遇上了增长瓶颈。而当腾讯To C的基本盘面临考验之时,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能力的To B业务,则为其打开了全新的增长空间,并利用生态合作伙伴在各自领域的长处弥补了其自身的不足。

最后,腾讯先一步布局B端,也能在B端市场上抢先占位,以便其在未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由于To B业务的工具转换和中途迁移的成本过高,所以除非新的工具有颠覆性优势,否则客户一般不会更换。而腾讯有了B端业务的先发优势,就能抢先一步在B端市场上布局,并在服务的长期性、粘性以及客户关系的维护等方面提前占据客户心智。

自有优势

布局B端业务这一动作,不论是腾讯在顺应时势下的积极布局,还是在C端流量红利见顶后的主动求变,都让其闯入了一个全新的赛道。虽然新的赛道需要新的业务逻辑,但一向制霸To C的腾讯也不是完全没有优势。

一是,腾讯有微信、QQ、小程序、企业微信、政务微信等可以进行B端客户链接的C2B能力。扎根消费互联网也拥抱产业互联网的C2B模式一直是腾讯的关键优势。众所周知,腾讯过去20多年在C端所打造的产品矩阵具有很强的用户触达能力,凭借这一优势能力,腾讯顺利打通了全产业链的路径,为其转型产业互联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腾讯也有长期以来在各个产品上积累的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能力。从QQ到微信乃至王者荣耀,这一款又一款国民级产品的背后显然离不开其强大的技术支持。如今经过多年积淀的腾讯已经在云计算、AI、大数据、LBS、移动支付、区块链、安全等领域积淀了深厚的技术积累及强大的产品落地能力,这些技术能力可以直接移植到B端产业,并成为其进军B端市场的利剑。

三是,腾讯还通过投资、培训、服务等方式,扶持生态合作伙伴以强化其整个B端的生态能力。目前腾讯已经将产业链的上下游,包括开发者、用户、合作伙伴、政府单位,社会力量,以及各个专业领域的资源全部整合了起来,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而基于其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腾讯也能更好地服务于更多的企业。据悉,截至目前,腾讯云已经联合了超9000家合作伙伴,在30多个行业推出了400多个联合解决方案。而腾讯会议的注册用户数也达到了3亿,月活用户数突破了1亿;其企业微信上的真实企业与组织数也已经超过了1000万,活跃用户数超过了1.8亿,连接微信活跃用户数更是超过了5亿,其B端生态显然已经蔚然成型了。

内有压力

随着全产业链、技术、生态等实力被不断释放,腾讯的B端业务也在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不过,尽管腾讯在C端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也不意味着其在B端的发展就会一帆风顺。而腾讯要想实现从To C到To B的完全转型,首当其冲的就是其内在的压力。

一方面,B端产业投入较大,短期内很难获得回报。由于B端业务是重投入、长周期的生意,所以对前期基础设施投入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和To C业务相比,腾讯的To B业务起步相对较晚,还需要持续投入才能获得长期回报。本质上来看,To B是一个高成本、低回报率的重资产买卖,腾讯短期内还无法从中获得较大收益。

另一方面,B端市场行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由于To B业务涉及范围较广,各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技术也尚不完善,所以包括腾讯在内的所有参与玩家,几乎都没有形成十分坚固的护城河。而且To B业务大多是按照客户需求定制而成,因此腾讯和其他玩家的产品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很难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对于同一赛道的玩家而言,在产品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就成了其竞争的焦点所在。因此,为了抢占市场腾讯与其他玩家之间的价格战在所难免,但是频繁的价格战无疑会给正处在转型路上,亟需控制成本、提高毛利率的腾讯带来巨大的盈利压力。

外有阻力

虽然从C端换档到B端,向产业互联网靠拢,是腾讯近两年一直努力的方向,但换挡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腾讯在新旧引擎转换的当下,除了要应对内部转型的阵痛外,还要面临不小的外部竞争压力。

一来,在海外市场亚马逊等国外厂商的To B业务已经基本成熟,腾讯与之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作为最早从完全面向C端变成B、C两端通吃的企业,以及全球市场份额最大的云服务厂商,亚马逊的To B业务远远领先于其他玩家,而现阶段国内云厂商与亚马逊等国际云厂商还无法相提并论。而且由于海外市场还处在开拓市场的初期,其对于国内云厂商品牌认可度较低,以腾讯为首的国内云厂商们还很难获得海外本土客户的认可。

二来,腾讯的To B业务虽然在国内有一定优势,但阿里巴巴、百度等对手也不容小觑。以云服务为例,据IDC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阿里云以36.7%的占有率独占鳌头,腾讯云、华为云、天翼云和AWS分别以11.1%、10.8%、8.9%和7.4%的占有率紧随其后。不难看出,阿里在企服赛道上仍压过腾讯一头,而腾讯虽然身为国内第二大云服务商,但其与其他玩家也并未拉开太大差距。

三来,还有大量玩家在不断涌入B端市场,这也给腾讯造成了不小的压力。除了“BAT”等大厂外,To B市场还有着大量的创业者。其中字节跳动、京东、美团等玩家都已经发展到一定量级,在发展To B业务上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以及巨大的业务需求。而这些玩家的入场,在让腾讯少了一个大客户的同时,也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总而言之,腾讯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钱途”虽然是光明的,但道路却也十分曲折。因此,即便是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的腾讯,在B端市场也只是众多探索者中的一个,也还需要直面发展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不过值得肯定的是,腾讯对产业互联网的重视有目共睹,虽然向产业互联网进军会是一场持久战,但行稳致远的腾讯必然进而有为。

相关文章

标签:

A5创业网 版权所有